[发明专利]内埋式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8142.2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薛煜霖;李政鸿;黄逸鸿;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0 | 分类号: | H01F17/00;H01F41/00;H01F27/24;H01F1/06;H01F1/20;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埋式 电感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基本且重要的零部件例如电感元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制造出品质优良的电感元件,为现今亟欲追求的目标。为符合微型化的趋势,电感元件亦朝向内埋式结构发展。
已知内埋式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多为干式工艺,将磁性粉末与树脂干拌混合,再予以热压成型。由于两者之间的附着力不佳,因此在搅拌过程中常造成树脂无法均匀分布于磁性粉末表面,在后续树脂固化完成时,电感元件可能产生裂痕因而影响电感强度与性能(例如电感量)的稳定性。此外,在树脂压制过程中需输出较大成型压力,而增加电力输出与减少模具使用寿命,上述缺点均使得已知电感元件有进一步改善的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使磁性材料与树脂充分混合,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使磁性材料与树脂充分混合,确保电感强度与性能稳定,且不需要高成型压力以增加模具使用寿命的内埋式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磁性粉末进行绝缘处理,得到绝缘磁性粉末;将该绝缘磁性粉末进行表面处理;将经表面处理后的该绝缘磁性粉末与液状树脂混合烘干后成磁性混合物;提供线圈;将该磁性混合物包覆该线圈;以及进行压合与固化,以形成该内埋式电感元件。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包括线圈;以及磁性体,包覆该线圈,其中该磁性体由绝缘磁性粉末、耦合剂及树脂组成。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使用湿式工艺,通过耦合剂包覆至少一绝缘磁性粉末,再与液状树脂混合。与已知技术相较,本发明经过表面处理的磁性粉末,除具有绝缘效果外,在后续树脂搅拌时,可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并增加与液状树脂之间的键结力,使液状树脂均匀包覆绝缘磁性粉末的表面,以确保电感强度与性能稳定,且通过温压或热压方式所压合成型的电感元件不致产生裂痕。同时,由于液状树脂均匀包覆绝缘磁性粉末,故成型时输出压力稳定与不需高成型压力,而能够增加模具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A及图2B为图1的内埋式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31:线圈 22:模具
23:上模 24:复合磁性粉末
32:磁性体 33:端子
S01~S06:内埋式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示,说明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内埋式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01至步骤S06。步骤S01为将至少一磁性粉末进行绝缘处理,得到至少一绝缘磁性粉末。磁性粉末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铁、钴、镍或其合金,其中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约为1-100微米(micron,μm)。绝缘处理是通过一无机材料包覆磁性粉末,无机材料例如但不限于磷酸盐化合物或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例如但不限于氧化铝或氧化锌。
步骤S02为将绝缘磁性粉末进行表面处理,其中表面处理为通过耦合剂包覆绝缘磁性粉末,耦合剂的添加量为磁性粉末重量的0.5%-6%。耦合剂先与有机溶剂(如丙酮)充分混合成混合液A,再将绝缘磁性粉末加入于该混合液A中均匀搅拌,再予以烘干。
该耦合剂例如但不限于表面改质剂或界面活性剂,表面改质剂例如为有机硅烷、钛系、铝系或锆系,界面活性剂例如为全氟烷基系(perfluoroalkyl)或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lauryldimethylamine oxid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8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砂光机上的板材上限位机构
- 下一篇:超精机摆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