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3621.3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7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5/16;H01L23/552;H01L23/488;H01L23/13;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向基板安装的光模块。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光模块具有用于向半导体元件通电的引脚。考虑通过利用焊接将上述的引脚固定在基板上来安装光收发模块。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短路,引脚必须与搭载半导体元件的金属构件、即管座(stem)电绝缘。
[专利文献1]特开2006-41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82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11077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4-2646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将上述现有的模块安装在基板上,常常利用焊接将用于向元件供电的引脚安装在基板上。但是,通过焊接,用于搭载元件的金属构件与引脚有时会经由焊料短路。由于该短路,会引起无法传送引脚应传送的电信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引脚经由焊料短路的光模块。
本发明的光模块的特征在于,具有:
半导体元件;
搭载上述半导体元件的接地金属构件;
用于安装上述接地金属构件的基板;以及
引脚,与上述接地金属构件绝缘地固定并且焊接在上述基板上,用于向上述半导体元件通电,
其中,上述接地金属构件在与上述基板相对的面上具有凸部,并且上述凸部与上述基板相接。
利用本发明,可以防止引脚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
图2(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GND引脚的粗细与光模块的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4(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管座
40:管座
50:管座
16:基板
38:基板
18:引脚
52:发送侧引脚
34:接收侧引脚
32:放大元件
48:发光元件
31:受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在基板16上的光模块的图。图1(A)为正面图,图1(B)为管座10的底面图。管座10为金属构件。管座10在圆形平板状的一部分上具有凸部。上述凸部如图1(A)所示,存在于与基板16相对的面上。另外,上述凸部如图1(B)所示,沿管座的外周呈环状存在。而且,管座10在两处有孔。一个是用于通过引脚18的孔。另一个孔是用于通过GND引脚20的孔。在这种形状的管座10上搭载有发光元件14。发光元件14利用金线12与引脚18连接。发光元件14由来自引脚18的电信号驱动。引脚18通过密封玻璃22绝缘固定在上述管座10所具有的孔部分中。上述的管座10所具有的孔中的另一个孔中焊接有GND引脚20。因此,GND引脚20与管座10为相同电位。另外,管座10上焊接有帽24,该帽24搭载用于校准从发光元件14射出的光的透镜26。发光元件14通过由帽24、透镜26和管座10覆盖而气密封。
上述结构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该光模块安装在基板16上。基板16具有与上述光模块的引脚18和GND引脚20的位置相对应的孔。分别将引脚18和GND引脚20插入这些孔中,利用焊料28焊接基板16与引脚18之间,并且利用焊料30来焊接基板16与GND引脚20之间,从而将光模块安装在基板16上。此时,GND引脚20与基板的具有接地电位的图案(以下称为接地图案)焊接。从而,如上所述,基板10与GND引脚20为相同电位,因此管座10成为接地金属。另外,如图1(A)所示,安装后的管座10形成自己所具有的凸部与基板16相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基板16的与管座10相接的部分上配置有接地图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GND引脚20外,管座10的凸部也形成与基板16的接地图案相接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3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