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蛸人工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6050.9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常抗美;吴常文;吕振明;徐梅英;迟长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0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足类海洋生物的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真蛸人工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头足类海洋生物中的许多种类为世界海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些种类的开发和利用也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近年来,随着部分海洋头足类海洋生物资源的日益衰退,人们对头足类海洋生物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海洋资源调查、评估逐渐转向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增殖等技术层面。至今为止,在头足类海洋生物的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头足类海洋生物的增养殖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例如Mangold(1971)对地中海章鱼Eledonecirrosa的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Laptikhovsky等(2001)研究了冷水种枪乌贼Loligo gahi的卵子发生和生殖腺发育,Markaida等(2001)则对加利福尼亚海湾Dosidicus gigas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头足类海洋生物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头足类海洋生物的苗种培育研究方面,Crawford等(2002)研究了Loligo pealeii的人工授精、孵化过程;Parra等(2000)研究了人工孵化条件下头足类Octopus vuigaris晚期卵子和幼体的呼吸率;Koueta等(2001)研究了Sepia officinalis幼体在实验培养条件的生长规律;这些工作为其它头足类的苗种培育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在人工养殖方面,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某些头足类进行了小规模的人工养殖试验,例如,Moltschaniwskyj等(1998)研究了温度和食物对Sepia elliptica生长的影响;Koueta等(2002)研究了强化过的天然饵料对Sepia officinalis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Domingues等(2001)则研究了极端温度条件下Sepia officinalis的生活状况。这些工作也为我们对头足类资源的养殖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头足类商品化的生产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逐步开展起来,在我国的福建省,章鱼Octopus sp.已经开始被慢慢小规模的试养起来,相信在未来几年中,头足类的商品化养殖会逐渐推广开来。另外,在头足类的增殖保护方面,针对头足类自然资源的衰退,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了头足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放流试验,例如摩洛哥等国近年来对章鱼资源的保护工作,日本等国对长枪乌贼、金乌贼的增殖放流工作等。我国在90年代初,山东日照在海州湾所进行的金乌贼的增殖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从总体而言,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头足类开发所进行的工作都是片段性,往往局限于实验室。在人工养殖方面,目前虽然有个别头足类品种已经能被小规模的养殖,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开始进行头足类品种大规模的繁育和工厂化的人工育苗;所以现有技术中从蛸卵到稚蛸人工繁育仅于室内实验。目前,真蛸养殖生产苗种都来自野生的稚蛸。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无法突破规模化头足类海洋生物人工育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获得大量优质、健康受精卵并进而培育出大量真蛸稚体的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真蛸人工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强化培养:选择真蛸亲本,放入育苗池中进行强化培养15~30天;
B、产卵孵化:将上述经过强化培养后的真蛸亲本确认性腺成熟后,移入产卵池中产卵,在池中放入附卵器,并投喂饲料,日换水量100%~300%,保持池中水温为20~26℃,盐度30~40;待真蛸亲本自然产卵后,收集受精卵进行孵化;
C、幼体培育:将孵化后的真蛸幼体放入到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其中幼体培育的条件为:水温24-26℃,盐度30~40,日换水量30%~100%,日池底吸污1~2次,光照强度为500LX~1000LX,饵料为轮虫、卤虫、挠足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幼体经过培育30~45天后变态为真蛸稚体;
D、稚体培育:将上述的真蛸稚体放入室内吊挂有隐蔽物的水池中进行培育,其中稚体培育的条件为:水温22-26℃,盐度30~40,日换水量100%~200%;光照强度为500LX~1000LX,饵料为挠足类、糠虾、毛虾、鱼糜、小鱼虾中一种或多种;待稚体密度达到300~1000只/m3进行分池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洋学院;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