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靶向化合物及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7045.X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邱爱东;李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39/14 | 分类号: | C07D239/14;A61K47/48;A61K31/19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405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潜在 抗癌 活性 靶向 化合物 制备 | ||
1.一种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靶向化合物,该化合物由苯丁酸氮芥与巴向配体αvβ3通过酰胺键相结合构成,具有如下所示的分子结构式: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靶向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苯丁酸氮芥与N-羟基虎珀酰亚胺在脱水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存在下生成苯丁酸氮芥虎珀酰亚胺活性酯2,将2与3在DMSO中,N-甲基吗啉存在下室温搅拌反应得目标化合物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靶向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氮气保护下将0.152g苯丁酸氮芥、0.050gN-羟基虎珀酰亚胺溶解在7ml DMSO中,然后将混合物降至0℃;搅拌下加入0.115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缓缓升至30℃并在此温度下搅拌22小时;将0.25gαvβ3溶解在7ml DMSO中并加入上述反应液中,同时加入1mlN-甲基吗啉;将反应液在30℃搅拌72小时后,倒入100ml蒸馏水中,用稀盐酸调至pH值为1.5,用乙酸乙酯洗涤,水相放置后由固体析出;过滤得淡黄色固体;将固体用10ml甲醇溶解,过滤除不溶物;溶液减压旋蒸得产品0.15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未经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70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季铵盐离子液体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 下一篇:双更新率载波跟踪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