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片无余量辊轧多自由度精密调整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7943.5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崔树森;李深亮;杨景金;郑渠英;牛玉华;刘随建;国振兴;王丽;陈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H7/16 | 分类号: | B21H7/16;B21B3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110043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余量 辊轧多 自由度 精密 调整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科学,特别提供了一种叶片无余量辊轧多自由度精密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轧制的基础理念和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对叶片与轧模之间六个自由度调整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没有进行过调整。
现有技术中,叶片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常不是通过调整的方法来解决,而是使用修整模具型面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做的特点是:生产效率低,修模周期长,而且需要有丰富现场轧制经验的工人来完成,因此成为生产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但是,在叶片轧制过程中由于辊轧机、辊轧用工装和轧前毛料的状态等原因,轧制出的叶片往往会出现种种与理想叶片之间的偏差,这些偏差主要包括:叶身向叶盆或背一侧弯曲、榫头与叶身出现错移、截面扭角不一致(过扭和扭角不足)、叶身向边缘一侧弯曲、咬口位置不正确等问题。
出现这些情况是十分正常的,因为用计算法设计辊轧模型面是在假设的理想状态下进行的,而轧制过程是与理想状态有一定的偏差,为了消除这些偏差,就要进行叶片与辊轧模之间的六个自由度的调整,这些调整技术是通过完善轧机的调整功能和改进叶片夹头的结构来实现的,并且在轧制过程中摸索调整方法和规律。
在现场生产中常出现如下问题:叶身向叶盆或叶背一侧弯曲,榫头与叶身出现错移,轧制截面与设计截面的扭角不一致:例如过扭和扭角不足,叶身向进气或排气边一侧弯曲,咬口的位置不正确等问题。
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辊轧模与叶片在轧制过程中的相对位置不适应金属流动的规律,或者辊轧模具和轧前毛料的设计存在着缺点。
人们期望获得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难题的叶片无余量辊轧多自由度精密调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新性的叶片无余量辊轧多自由度精密调整方法。
本发明根据现有的辊轧设备作了创新式的应用和适应性的创新改造;其所对应的轧机传统结构和相关的基本工作原理现参照图17说明如下:
轧机具体为框架摆动式辊轧机。辊轧机的特点是设有彼此摆动的,并装有刚性框架的轧辊812,轧辊812上装有叶片成型工具轧模,为了辊压无滑动,轧辊812彼此之间和刚性框架之间用齿轮啮合,为了保证轧辊812和框架之间接触线处于一个平面,设有纵向移动的机座,轧辊轴颈在其内通过滚动轴承利用侧壁上的导轨保持在垂直平面上。由主承力液压作动筒805移动机座实现了轧辊812的传动。
副机架803内还装有辅助移动的小液压作动筒804,在其顶杆上固定着装夹被加工叶片用的夹头。此外,小液压作动筒804在辊轧时可以与顶杆和叶片一起借助靠模装置传动,保证叶片叶身有必要的扭转。
框架摆动式轧机包括下列主要部件:
带有矩形刚性框架的床身809,带有轧辊812和齿轮816的主机架808,带有小液压作动筒804和细齿条802的副机架803,移动机座的主承力液压作动筒805、泵站、电器系统和操作台。
床身部件包括内腔,作为油泵油箱的底座801,带有矩形窗口的矩形的框架床身809,在其上下装有平台810和下平台815,和承力齿条811、左齿条813、右齿条817,以及安装主承力液压作动筒805用承力平台806,它与框架床身809和悬杆807相联以提高刚性。
在框架床身809窗口内沿水平线移动的主机架808具有主液压作动筒805顶杆固定处和轧辊812,它们之间的末端由齿轮816连接并用来承载与之对应的承载辊轧模814。机座装有小液压作动筒804、副机架803和导向件。副机架803用细齿条802传动与轧辊812连接。
主机架808、副机架803和小液压作动筒804顶杆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小液压作动筒804可以绕自身轴与顶杆一起相对副机架803依赖靠模和滚轮转动,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轧制出叶身的扭角。
主承力液压作动筒805固定在承力平台806上并用顶杆固定在主机架808上。小液压作动筒804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专用油泵提供动力。
为了保证轧机的半自动工作循环,在悬杆807上固定有5个行程开关,而在主机架808上安装有相应的凸轮,它们发出下列信号:主机架808的原始位置;后边界位置和应急前方位置;模具“咬住”叶片瞬间前小作动筒顶杆退出叶片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7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点式片状孕妇安全带
- 下一篇:具有业务流可见性的端到端的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