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8400.5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任吉中;李晖;邢军;常仁利;花开胜;邵海玲;肖钟如;尹中升;邓麦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8 | 分类号: | B01D63/08;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2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卷式膜 分离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金属壳体内装有膜组件,其特征是:膜组件的多孔收集管为金属收集管,渗透气体通道、原料气体通道内设置导电金属丝或金属网,膜组件与壳体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膜组件两端装有金属导流板,金属导流板与金属收集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膜组件内部的渗透气通道内放置金属丝或金属网,金属丝或金属网与金属收集管相连;原料气通道内放置金属丝或金属网,金属丝或金属网与金属导流板相连;金属导流板与金属收集管之间增设定位螺钉;在膜组件与壳体之间放置金属弹簧,分别与壳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金属丝间距为0-200mm,最好为5-100mm;金属网网格并且间距为0-200mm,最好为5-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金属丝或金属网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制成,如不锈钢、碳钢、铝合金、铜、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膜组件是由平板膜卷制而成的,平板膜是由多孔支撑底膜和具有气体分离作用的分离层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多孔支撑底膜包括醋酸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聚(多)醚,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苯并咪唑,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偶氮芳烃,聚苯醚/聚亚苯基氧/聚2,6-二甲基-1,4-苯醚,聚脲,聚氨基甲酸乙酯,聚酰肼,聚偶氮甲碱/聚甲亚胺,聚(缩)醛(树脂),苯乙烯-丙稀腈共聚物,溴代聚二甲苯醚,磺化聚二甲苯醚,四卤代聚碳酸酯,四卤代聚酯,聚酰胺亚胺,聚酰亚胺酯,聚醚砜酮(PPESK)/二氮杂萘联苯型聚芳醚砜酮或磺化聚醚砜酮(PPESK)/磺化二氮杂萘联苯型聚芳醚砜酮等以及材料之间的共混与改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分离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硅氧烷,硅橡胶,天然橡胶,乙烷-丙稀(二烯)橡胶,丁二烯腈橡胶,聚乙烯醇,聚氧化二甲苯,聚氧乙烯,多炔,聚4-甲基戊烯,聚三甲基硅丙炔,聚乙烯基三甲基硅烷,聚亚胺酯,聚醚氨酯PEU,聚醚嵌段酰胺或全氟聚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其特征是:金属外壳为不锈钢、碳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筒形壳体,单端具有可拆卸的法兰,法兰端有渗透气出口与金属收集管连通,原料气入口开设在渗透气出口法兰端的壳体上,尾气出口开设在另一端壳体上。
10、防静电卷式膜分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其主要包括膜组件和壳体的制备:
第一步、膜组件的制备:先将平板膜卷制成卷式膜组件,通常将两张膜的三边密封,组成一个膜叶,膜叶内放置多孔支撑材料形成渗透气通道,在渗透气通道的多孔支撑材料上均匀放置一定数量的金属丝,金属丝或金属网与金属收集管相连接,形成导体;两张膜叶之间夹入多孔支撑材料层,形成原料气通道,在原料气通道的多孔支撑材料上均匀放置一定数量的金属丝,金属丝之间的距离在0-200mm,最好在5-100mm;也可以放置一层金属金属网;金属网的网格的距离在0-200mm,最好在5-100mm;卷式膜组件的两端与金属导流板连接,原料气通道中的金属丝或金属网与膜组件的两端金属导流板相连,形成导体,金属导流板与金属收集管之间用定位螺钉固定,膜组件与金属收集管的位置随之固定,同时金属导流板与金属收集管形成导体;
第二步膜分离器的制备与装配:膜组件由圆筒形膜分离器外壳的可拆卸法兰处装进,原料气入口开设在法兰附近的壳体上,原料气通过壳体的原料气入口,通过膜组件的原料气通道进入膜组件;分离器外壳法兰的一端有渗透气出口,与膜组件的金属收集管相通,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渗透气出口;尾气出口在壳体的另一端,膜组件与金属壳体之间安装金属弹簧,使膜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完整的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4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水培育秧喷淋培养液
- 下一篇:一种利用废弃茶渣生产富铁有机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