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0177.8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昌;张英伦;余荣侯;邱士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2 | 分类号: | F04B4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微泵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因此,如何借助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请参阅图1(a),其是已知微泵结构于未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已知微泵结构10包含入口通道13、微致动器15、传动块14、隔层膜12、压缩室111、基板11以及出口通道16,其中基板11与隔层膜12间形成一压缩室111,主要用来储存液体,将因隔层膜12的形变影响而使得压缩室111的体积受到改变。
当一电压作用在微致动器15的上下两极时,会产生一电场,使得微致动器15在此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弯曲而向隔层膜12及压缩室111方向移动,由于微致动器15设置于传动块14上,因此传动块14能将微致动器15所产生的推力传递至隔层膜12,使得隔层膜12也跟着被挤压变形,即如图1(b)所示,液体即可依图中箭号X的方向流动,使由入口通道13流入后储存于压缩室111内的液体受挤压,而通过出口通道16流向其他预先设定的空间,以达到供给流体的目的。
请再参阅图2,其是图1(a)所示的微泵结构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微泵结构10作动时流体的输送方向是如图中标号Y的箭头方向所示,入口扩流器17是两端开口大小不同的锥状结构,开口较大的一端是与入口流道191相连接,而以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微压缩室111连接,同时,连接压缩室111及出口流道192的扩流器18是与入口扩流器17同向设置,其因此开口较大的一端连接于压缩室111,而以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出口流道192相连接,由于连接于压缩室111两端的入口扩流器17及出口扩流器18是同方向设置,故可利用扩流器两方向流阻不同的特性,及压缩室111体积的涨缩使流体产生单方向的净流率,以使流体可自入口流道191通过入口扩流器17流入压缩室111内,再由出口扩流器18经出口流道192流出。
此种无实体阀门的微泵结构10容易产生流体大量回流的状况,所以为促使流率增加,压缩室111需要有较大的压缩比,以产生足够的腔压,故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在致动器15上。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的流体输送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的流道设计,尤指一种适用于微泵中流体输送装置的流道结构,主要在于提升性能与排除流道内的气泡累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其具有出口通道及入口通道;阀体盖体,其设置于阀体座上;阀体薄膜,其设置于阀体座及阀体盖体之间;多个暂存室,于阀体薄膜与阀体盖体之间形成第一暂存室,以及于阀体薄膜与阀体座之间形成第二暂存室,其中第一暂存室及第二暂存室是分别具有由外缘向中心方向延伸的导流面结构;振动装置,其周边固设于阀体盖体,且与阀体盖体间形成周围具有导流面结构的压力腔室。
附图说明
图1(a)是已知微泵结构于未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于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所示的微泵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阀体座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3所示的阀体盖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阀体薄膜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流体输送装置的未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
图7(c)是图7(b)的压力腔室压缩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流体输送装置的制造流程图。
图9(a)是本发明阀体盖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阀体盖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阀体座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的C区域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作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图12(a)的D区域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0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板加强式废酸浓缩轴流泵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