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布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61305.0 申请日: 2007-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1396865A 公开(公告)日: 2009-04-01
发明(设计)人: 林一吉 申请(专利权)人: 全兴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9C65/00 分类号: B29C65/00;B60R21/235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汤保平
地址: 台湾省***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安全气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安全气囊布”,尤指一种TPU薄膜的安全气囊布。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与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辆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消费者与车厂的重视,而为了保护汽车内乘员不因车祸受伤,甚至是死亡,一般汽车中通常都会装设有如: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潜滑座椅、主动式头枕等装置,其中,安全气囊即是目前最先进,且最能有效保护乘员头部、胸部的汽车安全器材;因汽车处在飞快的行进状态时,汽车车内的乘员和物品也是跟着快速移动,如此一来,车体一旦撞上固定物,其本身的动能即会由变形扭曲的车体来吸收冲击力,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停止,然而车上的乘员却要一头撞上车内的固定物才会停下来,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此时如果有是上安全带,当然可以经由安全带的伸展来分担能量,保护乘客不被激烈撞击,不过若是在速度过快或是碰撞物过于坚固的情况下,其能量可能会超过安全带的负荷,这个时候就只有安全气囊才能保护乘员的安全了。

而,安全气囊系统基本上是由感应器、气体产生器、承盘、气囊布和盖板等零配件组成,结构可算是相当复杂,该气囊布的主要功能是在汽车碰撞时,经由气体产生剂燃烧,而能在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来膨胀气囊布,以提供驾驶与乘员缓冲的保护,避免因撞击到车内的固定物而伤亡。如图5及图6所示,是为目前现用安全气囊布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品,其主要是以尼龙66的塑胶料31经抽纱32处理后,再编织33成一整片的气囊布41,该布料上是能涂覆有silicon(硅胶)或neoprene(氯丁橡胶)34,又通过激光切割机将气囊布41裁剪成所需的袋型35后,再将两气囊布41相叠,并利用缝纫机在该两气囊布41周缘内、外方缝制36有缝线42,即能完成实品安全气囊袋4的成型,该安全气囊袋4是配合方向盘盖板、一些相关的铁件以及充气器组装成一个安全气囊系统,并装设在汽车上,而与传感器相接,如此,就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击发安全气囊系统以维护乘员的安全。

然,因为尼龙66的塑胶料31需经过抽纱32、编织33、激光切割机裁剪及缝纫机缝制等多道过程,才能制造出安全气囊袋4,故不仅工艺繁琐耗时长,生产速度会受到限制,更因为其所需使用的人力、物力(机台种类)多,而使其成本会跟着提高,再加上尼龙66塑胶料31织物无法被自然分解,所以当其损坏弃置时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再者,由于尼龙66塑胶料31的材料成本与生产成本都较高,所以在市场上将失去其价格优势,而让该安全气囊袋4不具产业间的竞争力。

是以,本发明人即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已知安全气囊袋工艺繁琐耗时长,生产速度会受到限制,更因为其所需使用的人力、物力多,而使其成本会跟着提高,再加上尼龙66塑胶料织物无法被自然分解,所以当其损坏弃置时将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布,其是将塑胶料依序经过TPU薄膜、气囊袋外型裁切、高周波加工等工艺,而可完成实品安全气囊袋的成型,其特征在于,其中:

塑胶料是倒入平膜压出机内,以往四方扩大形成TPU薄膜,其主要是先形成有热可塑性弹性膜后,再接着形成有非弹性膜,且该热可塑性弹性膜与非弹性膜是相粘合,以形成为一气囊布;

气囊袋外型裁切,是将得到的气囊布以斩刀机裁切成所需的气囊袋外型、大小,且其中一部份的气囊布上是再裁切有充气器孔;

高周波加工,是取一裁切后的气囊布与一具充气器孔的气囊布对合并相叠,再放置于高周波机台的模具上,使其能利用高周波机台的热压熔合,而在二气囊布的周缘上形成有热熔线,以将二气囊布熔接在一起,同时将完成安全气囊袋的成型,让该安全气囊袋能配合方向盘盖板、一些相关的铁件以及充气器组装成一个安全气囊系统,并装设在汽车上,而与传感器相接,如此,就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击发安全气囊系统以维护乘员的安全。

其中,塑胶料是倒入双轴平膜压出机内。

其中,塑胶料是倒入单轴平膜压出机内。

其中,热可塑性弹性膜为热可塑性聚胺基甲酸酯。

其中,非弹性膜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二醇类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聚醯胺、聚碳酸脂、聚苯乙烯、液晶高分子、聚乙烯醇缩丁醛及聚氯乙烯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其中,热可塑性弹性膜与非弹性膜之间是利用一粘着层而相粘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兴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全兴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1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