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相正交混频器,通信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1744.1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玮;屈庆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D7/14 | 分类号: | H03D7/14;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新加坡亚***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交 混频器 通信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电子电路,特别有关于吉伯电路单元(Gilbert cell)混频器和其方法。
背景技术
混频电路通常在通信系统中用来转换频率,其中一种称为直接转换(direct conversion)的频率转换技术的使用比较普遍。直接转换的频率转换技术接收进入的射频信号(Radio Frequency,RF),并且直接将射频信号转换至基频信号,不需经过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信号。目前的趋势是将射频收发器整合到一个单独的芯片上。减低电路大小和芯片面积尤其重要,因为可以减低制造费用。
图1为现有技术同相正交混频器(IQ混频器)的电路图,包括吉伯电路单元10a和10b,每个吉伯电路单元包括分开的衰减电感(degenerationinductor)。IQ混频器1使用振荡信号LO_I±和LO_Q±以调制输入信号RFin+和RFin-。吉伯电路单元10a包括相互耦接的差动放大器,双极型晶体管(BJT晶体管)110a和112a分别将输入信号RFin+和RFin-转换至电流,并将电流输入切换电路,切换电路包括晶体管102a、104a、106a、和108a。晶体管102a、104a、106a、和108a将输入信号RFin+和RFin-和本地振荡信号LO_I+和LO_I-混频,用以在中频信号IFI+和IFI-之间产生同相(in-phase)输出电压VI。类似地,吉伯电路单元10b将输入信号RFin+和RFin-和本地振荡信号LO_Q+和LO_Q-混频,用以产生正交(quadrature)输出电压VQ。使用分开的衰减电感La和Lb将造成现有技术IQ混频器中需要较大的电路面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混频器及其方法,用以在不牺牲电路效能的情况下提供轻便电路。
本发明提出一种同相正交混频器,包括一对吉伯电路单元以及衰减电感。其中每个吉伯电路单元包括一对第一电流产生器以及一对切换电路。第一电流产生器,分别将射频信号对转换至电流。切换电路,耦接至第一电流产生器,使用振荡信号对调制转换的射频信号对,用以产生混频信号对。衰减电感,耦接至第一电流产生器,使得吉伯电路单元共享衰减电感。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同相正交混频器,同相正交混频器包括一对吉伯电路单元以及衰减电感。其中每个吉伯电路单元包括一对第一电流产生器以及一对切换电路。第一电流产生器,分别将射频信号对转换至电流。切换电路,耦接至第一电流产生器,使用振荡信号对调制转换的射频信号对,用以产生混频信号对。衰减电感,耦接至第一电流产生器,使得吉伯电路单元共享衰减电感。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混频方法,用于包括混频器的通信装置内,混频器包括一对吉伯电路单元,其中每个吉伯电路单元具有一对第一电流产生器和一对接换电路,上述方法包括每对第一电流产生器分别将射频信号对转换至电流,每对切换电路使用振荡信号对调制转换的射频信号对,用以产生混频信号对,以及耦接衰减电感至所有的第一电流产生器,使得吉伯电路单元共享衰减电感。
本发明可以有效的降低电路占用面积,并且可以减少噪声以及增加线性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IQ混频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器的方块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的吉伯电路单元IQ混频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吉伯电路单元混频器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吉伯电路单元混频器的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吉伯电路单元混频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器的方块图,使用直接转换技术。接收器包括天线200、滤波器202、前置放大器(pre-amplifier)204、混频器206、滤波器208、后期放大器(post-amplifier)210、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212、和基频模块214。天线200耦接到滤波器202、前置放大器204、混频器206、滤波器208、后期放大器210、模数转换器212,然后耦接到基频模块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1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男性卧床患者护理储尿器
- 下一篇:人工破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