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4621.3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付昌辉;屠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1112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交叉 路口 交通 分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交通拥堵成了困扰城市发展的瓶颈,而引起交通拥堵绝大多数发生在交叉路口,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道所造成道路堵塞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极大地减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另外在交叉路口还频繁发生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目前通常作法通过改善信号灯控制方法来缓解交叉路口交通压力,为了兼顾各车道使得机动车在路口等候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尤其在后半夜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机动车还是要遵循信号灯通行,既费时又费油。另一作法是在交叉路口搭建立交桥或在某条主干道上兴建高架桥贯穿城区上空,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建立交桥占地面积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工程的周期长,施工期间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和周围的居民生活,而且不可能也不现实都搭建立交桥。
现有的城市交叉路口交通规划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平面型交叉路口:即所有的交通包括行人都在同一平面通行,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技术含量低,投入少,周期短,缺点是由于每个车道有3个通行方向,4个车道就有12个通行方向,右转4个方向可以单独控制,其它8个方向需要分为4种组合轮流控制,正常情况下一辆汽车通过一个路口需要等待1~2分钟,在等待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汽车不会熄火,白白浪费汽油和排放大量尾气污染空气。同时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过大,它们之间因抢道或不守交通规则而引起道路堵塞经常发生,造成无谓地浪费汽油和人们等候的时间,对当前所提倡导的“节能减排”行动背道而弛。交叉路口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人员伤亡时有发生,让行人没有安全感。
(2)、全立交型的路口:机车动在桥上行并各行其道,非机动车和行人在桥下行,虽然此设计符合现代化交通理念,大大提高了交通通行能力,也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它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对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处处建造立交桥不太现实,更何况需要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施工期间又影响交通通行,同时还牵涉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居民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立交桥外观与周边建筑物极不协调,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尤其对旅游城市、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将会成为城市的硬伤。
(3)、半立交型的路口:此类型分好几种不同的设计,有的是一条道路建立交桥横跨另一条道路,横跨立交桥上只通行直行车道上的机动车,左转、右转的机动车和所有非机动车及行人在桥下通过。其它在这里不再一一叙述,不管是何种半立交型桥它们虽然缓解了一定的交通通行压力,但都需要一段较长的引桥,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
(4)、搭建天桥或挖掘地下通道。在城区中心我们经常看到交叉路口搭建天桥或挖掘地下通道供行人通行,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仍交汇于同一平面,既影响机动车的通行,又威胁非机动车人员的安全,也只能适当缓解交通压力。另外在城区由于停车场地紧张,到处都存在着违章停车的现象,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并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城市交叉路口交通系统的不能兼顾制造成本和缓解交通压力的效率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造价成本低、同时能够大大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的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四个方向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非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非机动车离开交叉路口的非机动车车道、四个方向行人进入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和四个方向行人离开交叉路口的地面人行道,所述的交通分流系统还包括作为机动车通道地面层和作为非机动车、行人通道的地下层,所述的地面层包括环岛形路面和中央环岛,所述的各个机动车道与环岛形路面的环形机动车道连通;所述地下层包括设在四个方向机动车道两边的斜坡通道、地下通道和地下圆环形空间,所述地下通道中间用隔离墙隔开,所述每个方向的两个斜坡通道与地下通道连通,所述每个方向的地下通道与所述地下圆环形空间连通,所述各个斜坡通道与非机动车道连通,所述的斜坡通道的侧边、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设有地下人行道,所述地面人行道与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所述斜坡通道侧边的人行道依次与地下通道的两侧、地下圆形空间的侧边的地下人行道连通。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的中央环岛与环形机动车道之间设有隔离栏杆,所述中央环岛包括机动车进口、停车场和机动车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