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4734.3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4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志;郑宏;姜松奕;钱宏;崔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06 | 分类号: | B05D1/06;B05D7/24;B05B5/08;H01B7/28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水层 静电 喷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阻水层制作方法,尤其是指一种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运行一段时间后,绝缘内部会出现水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树逐渐转化成电树,导致电缆击穿。为了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高压、超高压电缆都采用阻水型电缆,阻水型电缆从结构上分为径向阻水和纵向阻水两种,径向阻水一般采用金属防水层,如铅套、皱纹铝套、皱纹铜套等等;纵向阻水结构包括导体阻水和绝缘屏蔽外阻水两种,导体阻水传统的工艺是导体各层束入阻水纱或者撒入阻水粉,阻水纱或者阻水粉遇水膨胀,形成致密的胶体,阻挡水分继续渗透,达到阻水效果。
如一种专利号为CN01138220.1的光缆或电缆用高吸水膨胀型阻水纱,其由纤维上浸渍高吸水材料经加热干燥和交联制成,所述的高吸水材料的溶胀值至少40,并具有能吸收和保持大量水的亲水性。该阻水纱的纤维为高强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加捻合或不捻合的长丝,高吸水材料为中性(甲基)丙烯酸盐类与(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共聚物和聚乙二醇及交联剂的复合物。
导体各层间束入阻水纱的缺陷为:如果束入的阻水纱根数多了或者直径大了,会影响导体加工性能,导体的外径圆整度很难保证;如果束入的阻水纱根数少了或者直径小了,很难达不到阻水效果。
如一种申请号为CN200710040789.3的防水电力电缆及制作方法,其主权为:一种防水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①所述的防水电力电缆由三根单芯阻水电缆绞合成缆;②每根单芯阻水电缆从里到外依次由导体、阻水粉层、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半导体阻水带I、金属屏蔽层、半导体阻水带II、阻水层和外护套层构成。
导体各层间撒入阻水粉的缺陷为:各层间撒入阻水粉,阻水粉只是附着在导体表面,不牢固,生产过程中,阻水粉容易剥落;另外,阻水粉撒入时只是导体的一侧附着有阻水粉,导体的另外一侧很难附着完全。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阻水粉,又达不到良好的阻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缆阻水材料包覆不均匀,过多的阻水材料易破坏电缆的结构,过少的阻水材料不能起到完整的防水效果等问题,提供一种使阻水材料包覆均匀的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A)加工阻水粉:在阻水粉颗粒外包覆热塑性弹性体。
B)喷涂阻水粉:在高压气体推动下,使包覆热塑性弹性体的阻水粉进入喷枪,喷枪对准电缆将阻水粉高速喷出,阻水粉吸附在电缆上。
普通阻水粉是不能够形成带电粒子的,本发明所用的阻水粉要经过热塑性弹性体包覆处理。包覆处理是在不改变其性能的情况下,将阻水粉颗粒经过加工,阻水粉颗粒的表面包覆一种摩擦起电的膜,再经过静电喷涂设备,使阻水粉带上静电。
阻水粉成分为丙烯酸聚合物,丙烯酸聚合物是通过辐照聚合反应形成的一种遇水膨胀物质,丙烯酸聚合物经过粉碎、研磨形成阻水粉。
为了不影响阻水粉的阻水效果,包覆在阻水粉上的材料应选择低强度、松软材料,例如热塑性弹性体。
上述的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
最佳包覆材料为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作为镀膜材料,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强度为5N/mm2左右,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在高速摩擦时会失去电荷而带有静电,由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绝缘电阻很高,一般在1014~1016Ω.cm,因此所带的电荷不易释放,可以长期保留在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表面上。
上述的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的重量占阻水粉和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总重量的5%~10%。包覆材料作为助剂,以不影响阻水粉的性能发挥的,并能最大限度的改良阻水粉性能的前提添加。
上述的电缆阻水层静电喷涂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A的具体步骤为:i.分别研磨阻水粉和热塑性弹性体,ii.混合阻水粉和热塑性弹性体,然后搅拌、加热阻水粉和热塑性弹性体,得到包覆热塑性弹性体的阻水粉,iii.研磨包覆热塑性弹性体的阻水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