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7847.9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大须贺一郎;荒木胜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H1/34 | 分类号: | G10H1/3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军 |
地址: | 日本静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乐器 键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特别是涉及限制键盘装置的键以及与键同步枢转的质量体枢转的止动构件。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中,当键被按压时允许键枢转的范围(从初始位置至最大枢转位置)受到设置在键架上的上限止动件和下限止动件的限制。图20A至图20C为示意性地示出电子乐器的常规键盘装置的右视图。该键盘装置具有白键主体1、黑键主体2和键架3。该键架3沿键的纵向具有前阶梯部和后阶梯部,并在所述阶梯部之间具有水平部3a。在水平部3a的后端上设置有键支承部3b。
在白键主体1的后端上设置有键枢转部1b。白键主体1利用键枢转部1b固定至键支承部3b,以围绕键枢转部1b枢转。白键主体1具有从顶面的两侧向下形成的右侧和左侧。白键主体1还具有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的前端1a附近的中点处的左、右一对止动片1c,所述止动片从右侧和左侧向下悬置。止动片1c的前端1d朝键的向内(depth)方向近似成直角地弯曲。黑键主体2在与白键中的部件的位置类似的位置上也具有键枢转部2b和止动片2c。在键架3的前阶梯部上,竖直地形成多个平行的狭槽3c,使得白键的止动片的前端1d和黑键的止动片的前端2d可以插入相应的狭槽3c内。
在键架3的水平部3a上设置有键开关4。在白键主体1和黑键主体2的底面上设置未示出的凸部(致动器)以与键开关4相对。在键架的水平部3a的底面上,沿着键设置形状如同带状的上限止动件182,以使上限止动件182与止动片1c的前端1d的顶面相对。在水平部3a的顶面上设置下限止动件181,并使该下限止动件181的形状如同带状。在所示出的实例中,白键和黑键具有相同的结构。
考虑到减震、降噪和可枢转范围的再现性,上限止动件182和下限止动件181需要由具有弹性回复力的材料制成。通常,使用毡制品、聚氨脂弹性体等作为上限止动件和下限止动件的材料。当演奏者按压键时,键开关4被弹性地压缩以开启开关。当进一步按压键时,下限止动件181受到白键主体1或黑键主体2的左侧和右侧的撞击而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时,内部摩擦力使动能转换成热能,从而使键减震。当下限止动件181从弹性变形复原时,下限止动件181产生弹性回复力。该弹性回复力变为对键的排斥力(称为回弹力)。该回弹力通过白键主体1或黑键主体2被传送至演奏者的手指,导致演奏者有不舒适感。
当释放键时,使键复原的力(例如未示出的恢复弹簧的作用)使白键主体1或黑键主体2返回至初始位置。当键返回时,止动片1c的前端1d的顶面与上限止动件182相碰撞。在碰撞时,上限止动件182的弹性回复力变为对白键主体1或黑键主体2的推斥力。由于该推斥力朝着与使键复原的力相对的方向施加,因此白键主体1或黑键主体2产生晃动直到键完全停止。如果演奏者的手指与键接触,则该晃动被传递至演奏者,从而使演奏者产生不舒适感。
另外,有一种常规的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的质量体与演奏者对键的按压同步地进行枢转,由此为演奏者提供了与声学钢琴的键触觉接近的键触觉。枢转质量体的上限受到惯性力矩产生部的后自由端附近与上限止动件的碰撞的限制。当释放键以使其返回至初始状态时,质量体的位置受到惯性力矩产生部的后端附近与下限止动件的碰撞的限制。设置用于上述质量体的上限止动件和下限止动件还可以吸收质量体的惯性力矩的振动,从而使质量体减震。当驱使质量体与上限止动件发生碰撞时上限止动件产生推斥力,而当质量体回复至与下限止动件碰撞时下限止动件产生推斥力。
在日本专利No.2003-195853公开的发明中,对于设置用于音锤(质量体)的上限止动件,“质量部MB”与上限止动件一起设置。在该“质量部MB”中,质量体夹在下弹性垫和上弹性垫之间。该质量体由通过将人造橡胶或橡胶与金属粉末混合制得的弹性材料制成,由此该材料具有合适的质量和柔性。另外,日本专利No.2003-195853还公开了“质量部MB”可以采用链状金属丝或通过将沙子或金属粉末装入袋状构件而形成的构件,由此该构件具有与键的整个宽度或多个键的宽度相同的宽度。“质量部MB”通过接合等固定至底盘的后部,或通过与片状构件一起从下向上折叠该“质量部”而被保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7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介质和系统
- 下一篇:使用磷光质制备白色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