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动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9424.0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陶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赣生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B60K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8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机械能作为动力输出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动力输出的装置多为燃料或电能储于电瓶来转换的方式作动能,汽、柴油机,电动车等等,其存在不足之处在于,首先需要依赖消耗资源,要用有害的电瓶,其次易产生污染,单纯人力车费力,大量的动力浪费。如下坡刹车动力、风力等等不能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能动力装置,使用机械能动力驱动,而不依赖消耗燃料资源和电力电瓶,施储能量的机、车。减小人力,燃料消耗有健康无污染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施储系统:施储器、传动机构;变速调控系统:调时器、变速机构;自动拾能系统:人工补能机构,换向拾能机构;自动拾能机构组成。所述施储器,包括重力、磁力、弹簧力,撑开大气(真空)、压缩空气的伸缩弹性和活塞式各功能动力单元。传动机构:有单路和双路施储,变速机构或含无级变速;调时器,有直式和旋式。各系统机构有机组合成的机械动力装置,由输出端、输出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机械传动的结构设计。因而具有不依赖电力、电瓶、燃料的特点,直接使用、利用机械动力作为动力输出使用。
2、由于为机械动力式结构设计,因而不污染环境,具有节约能源,利用再生能源、绿色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为了方便理解施储器,只选择撑开大气(真空)功能动力单元
图1为本装置结构原理框示意图;
图2为施储器,功能动力单元结构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一单路施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单路施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双路传动机构施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双路传动机构施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双路传动机构施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旋式调时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收能头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直式调时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弹簧施储传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人工补能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施储器串联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收能带、支撑传动杆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动力轮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是利用大气压、重力、撑开大气(真空)、弹簧力、磁相结合施储器,通过传动机构,变速调控、自动拾能各系统控制转换机械动力的原理,来实现机械动力装置作为动力输出。包括施储系统、变速调控系统、自动拾能系统。如图1所示:
一、施储系统由施储器(6)、传动机构(8)组成;5个动力功能单元,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串联、并联混合连接组合设置。
1、施储器,可用作支架、传动、结构配件。
以大气压、弹簧、磁力、重力为动能单元,如图1所示,可单独或进行串并联,混合组合使用,制成多种形状,结构各不能的施储器(6),他们特点串联施储器:工作行程相加,能量相加,输出压力基本不变。并联:工作行程相同,能量相加,输出压力相加。
2、传动机构:将外动力控制按规定传给施储器,加能储能,又将复位动力转成旋转动力输出,有单路和双路施储。
1)单路施储如图3、图4所示,加能补能施能,换向拾能同施储端传递、转换。
如图3所示,施储器(6)与调时器(7)并联,经连接绳(10)与滚筒(9)连接,并经输出端8作为动力装置输出,接变速调控系统。
如图4所示,施储器(6)与调时器(7)并联,经螺杆(11)和螺母(12)连接输出端(8),连接变速调控系统。
2)双路施储
具有单路功能,又增设自动拾能输入机构,补能在施储正反运转或停转的状态时,能不停地将动能传给施储器,补能端只能顺转。
如图5所示,施储器(6)与调时器(7)并连,输出端8螺杆、螺母、齿轮连接13螺杆上,单向补能螺母,被动轮相连,托着担梁,带动(6)(7)随着施储能。
如图6所示,补能端(13)轮轴有单向离合器,接施储器(6)端,不能反转,输出端(8)轮轴接(6)另一端,两轮轴同轴转,如图7所示与图6基本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赣生,未经陶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9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星转刷
- 下一篇:凹版滚棒缠绕体的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