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替加环素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1556.7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邵昌;王涛;杨志钧;袁建勇;陈鹏;叶伟东;罗敏玉;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C07C237/26 | 分类号: | C07C237/26;C07C2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替加环素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替加环素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替加环素(tigecycline),化学名:(4S,4aS,5aR,12aS)-4,7-双(二甲氨基)-9-[(叔丁 基氨基)乙酰胺基]-3,10,12,12a-四羟基-1,11-二氧代-1,4,4a,5,5a,6,11,12a-八氢并四 苯-2-甲酰胺,又称9-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或丁甘米诺环素,于2005年6月获得 FDA批准,是首个获准上市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分子结构如下:
传统的替加环素的合成方法,是通过对米诺环素的结构改造得到,其中间过程涉及米 诺环素的制备、侧链的生成、缩合等若干个环节(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1999,9,1459-1462),具体如下:
或者:
现今,米诺环素的合成方法均已很成熟,一般是以6-去甲金霉素为起始物料,经过催 化氢化、硝化、还原、甲基化等步骤制得。
米诺环素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1、硝化法:
此方法工序较繁琐,收率较低。
2、偶氮盐衍生物法
此方法有毒物质较多,设备要求高。
3、酯化法
此方法成本高、收率低。
综上所述,按照传统的合成方法合成替加环素,必须先合成米诺环素,然而在米诺环 素的合成过程中,无法避免各种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替加环素合成方法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 的替加环素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替加环素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6-去甲金霉素催化氢化;
B、将步骤A所得产物I硝化;
C、将步骤B所得产物II选择性还原;
D、将步骤C所得产物III溶于二氯甲烷,在冰浴条件下,将(Boc)2O滴加到二氯甲烷 溶液中搅拌30min,再于室温搅拌1h进行氨基保护反应,减压浓缩至一半体积,经萃取、 干燥;
E、将步骤D所得产物IV催化还原;
F、将步骤E所得产物V甲基化;
G、将步骤F所得产物VI溶于甲醇,室温,通入氯化氢气体至pH2.0,继续搅拌0.5h 进行脱保护,经过滤、抽滤得9-氨基米诺环素盐酸盐;
H、将步骤G所得9-氨基米诺环素盐酸盐与叔丁胺乙酰氯盐酸盐反应,生成替加环素。
本发明涉及的替加环素合成新方法,是以6-去甲金霉素为起始物料,过程中不需要先 合成米诺环素作为中间体。新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对设备要求不高、污染少,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 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总的合成线路如下所示:
实施例1、山环素(I)的制备
按Jerry Robert Daniel McCormick等人的美国专利(US3160661)的方法,对6-去甲 金霉素进行催化加氢,获得产物(I),具体如下:
取4.6g 6-去甲金霉素,溶于100mL水和二甲基甲酰胺DMF(1∶1)的混合液中,用 浓盐酸将pH值调至1.8,投入3.0g 5%Pd-C,再滴加0.5mL高氯酸,置于氢气反应釜 内,通氢气,在压力1.5atm下搅拌2h。
反应液经过滤除去催化剂,滤液用氨水调节pH值至3.0,加入100mL正丁醇萃取, 有机相用同体积的饱和NaCl洗涤一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3.0g黄 色粉末(I)。
对得到的化合物(I)进行质谱测定(ESI,Q-Tof micro YA019),MS:414(M+)。
实施例2、7,9-二硝基山环素(II)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未经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