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乙酰丙酰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2311.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诸富根;周山花;靳秀琴;姜先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12 | 分类号: | C07C49/12;C07C45/00;C07C45/27;C07C45/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明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乙酰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合成方法,具体地涉及乙酰丙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酰丙酰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来制备药物、也作为香料原料、配制香精、还用作防腐剂及杀菌剂等。
目前,常规的乙酰丙酰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一种用2-戊酮为原料,以二氧化硒作氧化剂,与羰基相邻的亚甲基被氧化,得到成品。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废水多,对环境危害严重;此外它的原料也即2-戊酮的生产同样也是污染环境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以2,3-戊二醇或以2-羟基-3-戊酮为原料制备乙酰丙酰,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成本高、三废多。
或者另有一种方法以3-溴-2-戊酮为原料,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叠氮酮再制备乙酰丙酰,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溴代反应的三废和腐蚀都非常严重,叠氮化钠本身还是剧毒品。
在美国专利USP2,799,707中公开了一种用羟丙酮和三聚乙醛合成乙酰丙酰的方法,但成本高,只能作为实验室的制备方法。
美国专利USP6,720,456用相转移催化剂进行了改进,但是实际上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成本和三废仍旧是不能工业化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领域缺乏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染环境、生产成本高等缺陷的乙酰丙酰制备方法。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工业化的乙酰丙酰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工业化的乙酰丙酰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乙酰丙酰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3-甲基丁醇于200~600℃的反应温度在含氧气体的存在下进行如下式(I)的分子重排反应与氧化反应,得到乙酰丙酰产物:
2CH3CHCH3CH2CH2OH+3O2→2CH3COCOCH2CH3+4H2O (I)。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3-甲基丁醇与含氧气体的摩尔比为0.5~2。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氧气体为氧气或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式(I)的分子重排反应与氧化反应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选自铜、锌、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钡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组成如下:
铜40~48wt%、锌2~10wt%、氧化铝15~36wt%、氧化钴4~8wt%、氧化钡5~20wt%,以催化剂总重量计算。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设置成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层,使得所述3-甲基丁醇与含氧气体连续通过所述催化剂层而进行所述式(I)的分子重排反应与氧化反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3-甲基丁醇或含氧气体连续通过所述催化剂层的空速为1000~6000h-1。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一端通入3-甲基丁醇气体,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中部通入温度为200℃~600℃的空气或氧气。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所述3-甲基丁醇的循环回收使用步骤,所述步骤如下:
将所得到乙酰丙酰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纯化的乙酰丙酰和3-甲基丁醇,所述3-甲基丁醇回收作为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发明人发现3-甲基丁醇在特定温度下发生氧化和分子重排反应而得到乙酰丙酰,从而获得了一种以廉价的3-甲基丁醇为原料制备乙酰丙酰的方法,该方法在环保、成本和工业化方面特别优异,特别适合作为乙酰丙酰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以廉价的3-甲基丁醇为原料,在加热气化后(优选地通过铜、锌等金属和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钡等催化剂层)发生分子重排反应及与氧气或空气中氧进行氧化反应,获取乙酰丙酰。反应物经过精制,就得到纯度98%以上的乙酰丙酰成品。反应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