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微机械串联接触式开关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6082.5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文;胡光伟;刘理天;李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微机 串联 接触 开关 制作方法 | ||
1.一种射频微机械串联接触式开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硅片为衬底,并进行清洗;在硅片正面,通过溅射、电镀、淀积、光刻、刻蚀等表面微机械工艺形成共面波导地线、带凸点的共面波导信号、和表面覆盖绝缘介质层的下电极;
(2)在上述绝缘介质层上面旋涂并固化牺牲层后,真空溅射一层金属;
(3)直接在金属层上淀积一层介质层,然后图形化介质层和金属层,形成带系列小孔的开关桥膜;
(4)在上述图形上旋涂光刻胶4并进行光刻,然后在光刻胶的保护下,用刻金属溶液通过小孔对金属层进行侧向钻蚀,形成中间的接触金属和两侧的上电极,;
(5)最后干法释放牺牲层,得到悬浮的开关介质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备片、清洗、氧化:以厚度为400-600μm、单面抛光的高阻硅片作为衬底,采用硫酸+双氧水煮沸的方法进行清洗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并烘干,再将硅片放入氧化炉中,在1000-1100C下与纯氧化反应,在硅片抛光面生成600-1000nm厚的SiO2氧化层;
(12)第一次光刻、形成凸点:对生成的SiO2层进行光刻,暴露出需要刻蚀的区域,用缓冲氢氟酸溶液进行刻蚀并控制时间,形成200-400nm左右高的凸点形状,并保留剩余的SiO2作为阻挡层,然后去除光刻胶;
(13)溅射铜Cu种籽层:在SiO2层上面溅射200-400nm厚的Cu作为种籽层;
(14)第二次光刻、电镀Cu:用光刻厚胶在Cu种籽层上方形成电镀模具,并在酸性硫酸铜溶液中电镀,形成约1.5-3μm厚的Cu层图形;
(15)溅射金Au层:在上述图形上面溅射200-400nm厚的Au层,作为开关的接触材料;
(16)正胶剥离:将硅片浸泡在丙酮溶液中,在超声水浴环境下,对胶上Au层进行正胶剥离;
(17)去种籽层:在Au层的保护下,用硫酸+双氧水进行刻蚀,去除剩余的Cu种籽层,形成波导和下电极结构;
(18)淀积氮化硅SiN绝缘层、第三次光刻:采用增强等离子体化学气体淀积工艺在上述图形上面淀积200-400nm厚SiN层,并进行第三次光刻,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图形化SiN,形成在下电极上方的绝缘层,随后去除光刻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骤中,牺牲层为4-6μm厚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可为真空溅射的200-400nm厚的Au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骤中,介质层可为PECVD工艺淀积的500-700nm厚的氮氧化硅(SiO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步骤中,采用的刻金属溶液为碘/碘化钾溶液,各成分配比为:碘化钾∶碘∶水=5-15g∶1-4g∶50-15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0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