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微机械串联接触式开关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6082.5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文;胡光伟;刘理天;李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微机 串联 接触 开关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射频微机械串联接触式开关的制作方法,旨在改善开关的机械可靠性,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线通讯系统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利用硅工艺制作单片射频集成电路(RFIC),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集成电路广泛采用CMOS工艺,而传统的无源元件,多为分立器件,无法与IC集成。微机械(MEMS)技术大部分与CMOS工艺兼容,能够实现无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的目的,可望为硅RFIC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开关是重要的一类无源器件,在雷达系统(5-94GHz)、卫星通信系统(12-35GHz)、无线通信系统(0.8-6GHz)和测量仪器系统(0.01-50GHz)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用微机械技术制作开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微机械开关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串联接触式微机械开关,由于其在低频宽带范围内的良好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常采用静电驱动的两端支撑桥作为开关的功能部件,并用导电金属或者绝缘介质作为桥膜的材料。然而,采用金属桥材料,为了隔离微波信号和控制信号,需要额外的高阻偏置线与电极串联,这增加了制作工艺的复杂性。采用介质桥材料,可以自然隔离微波信号和控制信号,但是需要关注介质桥的机械可靠性。
介质桥的机械失效主要发生在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主要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制作介质桥串联接触式开关,特别是介质桥以及附带的电极、接触金属的常见方法如图1所示:
(1)以硅片为衬底,并进行清洗;在硅片正面,通过溅射、电镀、淀积、光刻、刻蚀等表面微机械工艺形成共面波导地线、带凸点的共面波导信号、和表面覆盖绝缘介质层的下电极。
(2)在上述绝缘介质层上旋涂并固化牺牲层1后,真空溅射一层金属2,如图1(a)所示。
(3)在金属层2上以光刻胶作为掩膜,图形化该金属层,形成中间的接触金属21和两侧的上电极22,如图1(b)所示。
(4)再在上述图形化该金属层上淀积介质层,并刻蚀成桥膜的形状,形成开关介质桥3,如图1(c)所示。
(5)最后干法释放牺牲层,得到悬浮的开关介质桥结构,如图1(d)所示。
由于微机械技术采用的是表面加工工艺,上层膜随下面拓朴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介质桥在下层金属层不连续区域处淀积时,会形成起伏,并造成应力集中。制作得到的开关容易在该处发生机械断裂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射频微机械串联接触式开关的制作方法,旨在避免桥膜应力集中区的形成,提高开关的机械可靠性,增加制作成品率,改善开关的工作寿命。
本发明的射频微机械串联接触式开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硅片为衬底,并进行清洗;在硅片正面,通过溅射、电镀、淀积、光刻、刻蚀等表面微机械工艺形成共面波导地线、带凸点的共面波导信号、和表面覆盖绝缘介质层的下电极;
(2)在上述绝缘介质层上面旋涂并固化牺牲层后,真空溅射一层金属;
(3)直接在金属层上淀积一层介质层,然后图形化介质层和金属层,形成带系列小孔的开关桥膜;
(4)在上述图形上旋涂光刻胶4并进行光刻,然后在光刻胶的保护下,用刻金属溶液通过小孔对金属层进行侧向钻蚀,形成中间的接触金属和两侧的上电极,;
(5)最后干法释放牺牲层,得到悬浮的开关介质桥结构。
上述第(1)步的具体步骤可为:
(11)备片、清洗、氧化:以厚度为400-600μm、单面抛光的高阻硅片作为衬底,采用硫酸+双氧水煮沸的方法进行清洗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并烘干,再将硅片放入氧化炉中,在1000-1100°C下与纯氧化反应,在硅片抛光面生成600-1000nm厚的氧化层(SiO2);
(12)第一次光刻、形成凸点:对生成的SiO2层进行光刻,暴露出需要刻蚀的区域,用缓冲氢氟酸溶液进行刻蚀并控制时间,形成200-400nm左右高的凸点形状,并保留剩余的SiO2作为阻挡层,然后去除光刻胶;
(13)溅射铜(Cu)种籽层:在SiO2层上面溅射200-400nm厚的Cu作为种籽层;
(14)第二次光刻、电镀Cu:用光刻厚胶在Cu种籽层上方形成电镀模具,并在酸性硫酸铜溶液中电镀,形成约1.5-3μm厚的Cu层图形;
(15)溅射金(Au)层:在上述图形上面溅射200-400nm厚的Au层,作为开关的接触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