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5179.2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4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士铭;郭伟仁;卢笙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26;G01R31/28;G01R1/067;G01R1/073;H01L21/6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测试晶圆上的低电压差动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以下简称LVDS)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低电压差动信号为电子信号,具有高速传输功能。由于LVDS的振幅较低,因此,其所造成的功率损耗以及噪声也很低。LVDS串行传输数据,因此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另外,LVDS具有低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interference;EMI)。假设芯片的正向输出端及负向输出端输出LVDS,若正向输出端接近负向输出端,则正向输出端及负向输出端的电磁辐射会相互抵消,因而降低芯片的电磁干扰。
由于低功率损耗、高速传输以及超低电磁干扰是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设计关键。因此,LVDS被普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中。为了缩小体积,可携式电子产品普遍使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形成在芯片上,而芯片形成在晶圆上。每块晶圆上可翻制出数以百计的相同芯片。这些芯片再经封装、测试等程序,而成为集成电路。然而,由于LVDS的振幅较低以及速度快,因此当芯片在测试阶段时,测试机台无法准确地测量到芯片上的LVDS。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晶圆、转换器以及测试装置。晶圆可产生低电压差动信号。转换器将低电压差动信号转换成处理信号。测试装置接收处理信号,以测试低电压差动信号是否正常。
上述测试系统中,该转换器可设置在测试卡上。
上述测试系统中,该测试卡可具有:至少一个探针,耦接于该晶圆与该转换器之间,用以传送该低电压差动信号。
上述测试系统还可包括:连接接口,耦接于该测试卡与该测试装置之间,用以将该处理信号传送至该测试装置。
上述测试系统中,该转换器可放大该低电压差动信号,以产生该处理信号。
上述测试系统中,该转换器可用串行方式接收该低电压差动信号,并用并行方式输出该处理信号。
上述测试系统中,该转换器可为解码器。
本发明使得测试装置能即时测量到低电压差动信号,从而提高晶圆合格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测试系统的另一可能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0、210:晶圆;
120、220:转换器;
130、230:测试装置;
240:连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试系统100包括晶圆110、转换器120以及测试装置130。在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30为自动测试设备(auto test equipment;ATE)。晶圆110可产生低电压差动信号SL。转换器120将低电压差动信号SL转换成处理信号SP。测试装置130接收处理信号SP,以判断低电压差动信号SL是否正常。
转换器120可设置在测试卡(图中未示)上。该测试卡具有至少一个探针,探针耦接于晶圆110与转换器120之间。探针可直接将低电压差动信号SL传送至转换器120。转换器120再将低电压差动信号SL转换成处理信号SP。因此,测试装置130便可根据处理信号SP,判断出低电压差动信号SL是否正常。
一般数字信号的电压电平约为1V,而低电压差动信号SL的电压电平约为0.1V。由于低电压差动信号SL的电压电平太小,故测试装置130无法直接且准确地测量到低电压差动信号SL。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器120为放大器,用以将低电压差动信号SL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低电压差动信号SL亦即处理信号SP传送至测试装置130。测试装置130根据被放大的低电压差动信号SL,判断低电压差动信号SL是否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