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材料、共聚物及其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7105.2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祥;庄雅岚;蔡佩容;叶淑铃;吴志郎;康清炬;高信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63/16 | 分类号: | C08G63/16;C09K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材料 共聚物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共聚物,更特别涉及此共聚物在封装材料中的应用及单体。
背景技术
在发光组件的领域中,封装材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发光二极管(LED)为例,其封装用高分子材料需具备下列条件:透明度、耐热温度、结晶性、及耐碰撞性等性质。聚酯这一公知的高分子已广泛应用于封装材料上,但此材料仍具有一些缺点。举例来说,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称PET)的Tg约为70℃,不符合LED其封装材料所需的高耐热温度(Tg>100℃)。为了解决此问题,部份工艺将PET所用的单体对苯二甲酸的苯基被置换成萘基,形成聚2,6-萘甲酸乙二酯(以下简称PEN)。PEN的结晶度远大于PET,其Tg约为108℃,可有效提升封装材料的耐热温度。不过PEN的结晶性太好,容易结晶而影响透明度,且不利后续高温融熔态的射出封装工艺。为了结合PET易于加工与PEN高耐热性的优点,已有公知技术采用混掺(blend)的方式结合这两种高分子。混掺的PET及PEN规格并不统一,只要PET及/或PEN的聚合度或比例不同即影响混掺物的性质,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再现性及放大等问题。为了规格化封装材料的性质,并结合两种以上高分子的优点,目前需要设计新的高分子结构以完成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服PET耐热性不足以及PEN透明度不足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同时改善了耐热性及透明度的共聚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共聚物,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
式1
其中R1是萘基、苯基、丁基、及己基的组合,R2是环己烷二甲基、乙烯基、2-甲基丙基、及新戊基的组合,以及n是1500-3000。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封装材料,包括上述的共聚物。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形成共聚物的方法,包括提供二醇组合物,是环己烷二甲醇、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及新戊二醇的组合物。提供二羧酸组合物,是萘基二羧酸、苯基二羧酸、琥珀酸、及己二酸的组合物。接着加热二醇组合物与二羧酸组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缩合聚合反应,即形成共聚物,其结构如下式1所示:
式1
其中R1是萘基、苯基、丁基、及己基的组合,R2是环己烷二甲基、乙烯基、2-甲基丙基、及新戊基的组合;以及n是1500-3000。
与现有技术的材料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共聚物同时改善了耐热性及透明度,其透明度大于80%,耐热温度大于100℃,吸水率小于0.5wt%,且耐UV黄变性及耐候性大于1000小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改善PET耐热性不足以及PEN透明度不足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共聚物,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
式1
其中R1是萘基、苯基、丁基、及己基的组合,R2是环己烷二甲基、乙烯基、2-甲基丙基、及新戊基的组合,以及n是1500-3000。苯基可为1,2-苯基、1,3-苯基、1,4-苯基、或上述的组合,萘基可为1,4-萘基、2,3-萘基、2,6-萘基、或上述的组合。在不影响酯化缩合反应的情况下,苯基及萘基其它位置的取代基可为烷基或卤基等官能基。上述的苯基及萘基来源为苯二甲酸或萘二甲酸,酸根的取代位置决定了缩合后酯基的位置。
在R1中的萘基的摩尔比例过高如大于90%时,其结晶度过高,降低透明度。为了解决透明度不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环己烷二甲基、2-甲基丙基、新戊基取代部份乙烯基以破坏结晶度并提升透明度。
环己烷二甲基、2-甲基丙基、新戊基、与乙烯基的摩尔比例端视萘基与苯基的摩尔比例。若萘基比例过高,则结晶性将会破坏透明性。但若萘基比例过低,则无法达到高耐热性的要求。
环己烷二甲基可为顺-1,2环己烷二甲基、反-1,2环己烷二甲基、顺-1,3-环己烷二甲基、反-1,3-环己烷二甲基、顺-1,4-环己烷二甲基、反-1,4-环己烷二甲基、或上述的组合。上述的环己烷二甲基及乙烯基的来源为环己二甲醇或乙二醇,而环己二甲醇上醇基的取代位置将决定缩合酯化后酯基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聚合物的结晶度取决于其立体结构。通过调整上述酸基及醇基的取代位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同时改善共聚物的耐热性及透明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7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