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罗红霉素渗透泵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0668.7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实;张现涛;贾树田;董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30 | 分类号: | A61K9/30;A61K31/704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9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霉素 渗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罗红霉素渗透泵片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罗红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B、C型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脑炎弓形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口服单剂量150mg,2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平均6.6~7.gμg/ml,AUC为72.6~81μg·h/ml(口服红霉素500mg则为6.97μg·h/ml)。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本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为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主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形药物排出,也有部分脱糖代谢物。本品的半衰期为8.4~15.5小时,远比红霉素长。老年人的药动学无明显改变。肾功能不足者,t1/2延长,AUC增大,但一般不需调节剂量(因粪排泄增加)。严重酒精性肝硬化者,半衰期延长两倍,需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应用于上述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
目前已上市制剂包括口服常释剂型,一日两次,其主要副作用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有时有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偶有转氨酶升高。引起副作用的可能因素为口服常释剂型在胃内释放速度较快,达峰浓度高。一日一次的渗透泵控释制剂更符合临床发展的需要。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减少服药次数,患者口服控释药物制剂的目的是改变药物释放速率,向患者胃肠道恒速释放或延迟释放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罗红霉素渗透泵片,该制剂可24小时持续释放的,保持血浆药物浓度稳定,作用时间长,更有利于敏感菌株所引起的感染的临床治疗,同时减轻胃肠道副作用,方便患者服药,提高了患者的顺从性,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了罗红霉素渗透泵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所得制剂疗效好,副作用小。
一种罗红霉素渗透泵片,它由片心、半透膜、释药孔三部分组成,通过将有效剂量的罗红霉素与渗透剂、赋形剂、粘合剂与润滑剂混合,制粒,压成片芯;采用成膜材料和增塑剂对片芯进行包衣,并在包衣膜上面打孔制得。
本发明中罗红霉素渗透泵片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将罗红霉素、与渗透剂、粘合剂、赋形剂、润滑剂过筛混合均匀,用90%乙醇制软材,过20目筛制粒,在烘箱中50℃鼓风干燥,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制成单层片心;
将成膜材料、增塑剂溶解在溶媒中制得包衣液,用包衣法对片心进行包衣,增重4.0%-8.0,包衣完毕后在干燥箱中40℃固化12小时;
在包衣片一侧用激光打孔,即得罗红霉素渗透泵片。
罗红霉素渗透泵片每片片心的组成包括:
罗红霉素150mg-300mg
渗透剂50mg-200mg
赋形剂50-200mg
粘合剂0-50mg
润滑剂0-20mg。
罗红霉素渗透泵片包衣液各成份用量为:
成膜材料50-100份
增塑剂0-50份
溶媒为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溶剂,其中含丙酮不少于75%。
渗透剂为蔗糖、山梨醇、甘露醇、葡萄糖、乳糖、果糖类低分子糖及柠檬酸、交联聚乙烯毗咯烷酮(PVPP)类促渗透活性物质;所述赋形剂为药用辅料,如乳糖、蔗糖、甘露醇;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或水与醇的混合溶液;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
本发明制备过程中,将有效剂量的罗红霉素与渗透压促进剂和压片赋形剂混合,制粒,随后压成片芯;采用适宜的成膜材料和增塑剂对片芯进行包衣,并在包衣膜上面打孔。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控释制剂。本发明片芯处方中的渗透压促进剂用以调节活性药物的释放速率并改善活性药物的溶解度,具体可以从如下物质中选取:乳糖、甘露醇、果糖、蔗糖、柠檬酸、葡萄糖、或上述物质混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0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质约束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
- 下一篇:一种全封闭生物实验操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