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焦洁净生产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2242.5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善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善堂 |
主分类号: | C10L5/06 | 分类号: | C10L5/06;C10L5/26;C10L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洁净 生产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用型焦短流程的生产方法及设备,尤其是一种型焦洁净生产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生产型焦的生产方法通常采用“热合-炭化法”和冷固法”,存在着生产工序多、工艺流程长、生产线投资规模高、产量低、灰分高和技术控制难度大等难题,采用“热合-炭化法”,有生产能耗高、原料需干燥处理等缺点;而“冷固法”则有灰分高、固定碳含量低、有烟和强度低、怕水、原料需干燥处理并没有大型专业炭化设备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热合-炭化法”和“冷固法”的缺点,提供一种型焦洁净生产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型焦洁净生产方法,是以焦粉或无烟煤、煤沥青、粉状粘合常温粘合剂为主要原料,将各种原料破碎至≤3mm的粒度,然后按重量百分比配料。焦粉80-100%,无烟煤10-20%,煤沥青6-15%,粉状常温粘合剂1.5-3%。将上述各原料干混10~15分钟,然后根据成型粘度要求加入适量的水继续搅拌10~15分钟后,用高压成型机器成型,压缩比大于2∶1,成型后的焦坯在斜底窑、倒焰窑、隧道窑、电热窑等热工设备内中温氧化2小时即制成优质型焦;当焦坯在中温氧化处理中如采用敞焰加热时需在沙浴中进行。
所述的粘合剂是以煤沥青或粘结指数≥80的烟煤为主结合剂,并经>450℃热处理固结。
所述高压成型机器为建材生产的通用设备:八孔压砖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焦粉或无烟煤、非焦煤为主要原料;以粉状粘合剂提供成型强度,以煤沥青或高粘结指数煤提供永久性强度,并在≥450℃的氧化或还原气氛里中析碳固结,其冷、热强度均高;“多腔组合模”和自动“加料-出坯”机构使成型设备比现有设备提高工作效率24倍;原料无需干燥和加热塑化处理;可随意调整坯体的元素成分,型焦低硫低灰、固定碳含量高、燃烧时无烟、使用铁焦比高和长期存放不怕水;同等生产能力其投资规模仅是“热合-炭化法”的1/20;省掉了“原料干燥、热捏合、高温炭化”等工序,不仅生产控制变的极为简单,而且生产过程更加节能;隧道式氧化(或炭化)窑实现连续作业、产量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型焦洁净生产的设备,包括专用模具机构和隧道炭化窑。专用模具机构由多腔组合模具、供料车跑道平台、供料车组成。多腔组合模具由多腔组合模套、模具安装支架、出坯器、出坯顶板、模芯座、冲头组成。模具冲头成对焊在安板上并用T型螺栓固定在压力机工作滑块的安装槽上,冲头积料排孔向外,便于排料;其下方为供料车和出坯推爪,在供料车上设有限位滑铁。供料车和出坯推爪位于跑道平台上,供料车跑道平台固定在模具安装支架上,模芯座陷入模具安装支架的下开孔内并用螺栓固定在压力机受力底座上;出坯顶板套入模芯座的芯杆并落在模芯座上面;出坯器也套入模芯座的芯杆落在出坯顶板的上面;多腔组合模套住出坯器落在模具安装支架的上安装板上,并用螺栓固定在模具安装支架上。
隧道炭化窑由隧道、隔墙、过墙火道、隔焰墙、加热烧火箱、隔焰板组成。在隧道的上面为隔焰板,每一隧道的两边为隔焰墙,两隧道中间为隔墙,各隧道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过墙火道。加热烧火箱安装在隧道炭化窑的两侧。在隧道内各墙附有导流辐射墙或导流辐射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多腔膜的正视图;
图2是多腔膜的俯视图;
图3是多腔模的左视图;
图4是多腔模的剖面图;
图5是隧道炭化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机立柱,2.模具冲头,3.压力机工作滑块,4.冲头积料排孔,5.出坯推爪,6.供料车,7.供料车跑道平台,8.模具安装支架,9.出坯顶板,10.压力机受力底座;11.模芯座,12.出坯器,13.多腔组合模,14.出坯顶杆,15.加热烧火箱,16.隔焰板,17.过墙火道,18.隔墙,19.隧道1,20.隧道2,21.隧道3,22.隔焰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四腔模为例的具体安装和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善堂,未经陈善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22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