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旁通阀的滤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3645.1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T·帕布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147 | 分类号: | B01D35/147;B01D35/14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永波;赵辛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旁通 滤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旁通阀和盖板的滤油器,其中盖板具有开口。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类滤油器的油箱。
背景技术
滤油器的旁通阀用于在由脏物引起的强负荷时防止过滤器的损坏或破裂。当过滤器中的压力提高到过滤器故障点以下的确定值时,旁通阀打开,由此油会泻出并且围绕原本的过滤元件流动。以这种方式使被污染的过滤元件卸载。
为了显示出过滤器的污染情况,由US3,545,616公开了一种用于过滤器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装置具有手柄,该手柄与旁通阀连接并且穿过过滤器的壳体延伸。侧向延伸的显示部分与手柄连接设置,该显示部分具有侧翼,并且分别根据旁通阀的位置,使显示装置的不同的颜色带可以看出。由US3,545,616公开的显示装置构造得比较复杂,并且由此使得在制造中是耗费的并且在运行中是容易出现故障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在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的情况下提供一种用于滤油器的结构简单的并且在制造中成本低廉的污染显示。
按本发明,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决。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按本发明在开头所述的那种滤油器中,在盖板的外侧上设置了用于将在旁通阀打开时通过盖板开口排出来的油射流转向的转向装置。在旁通阀打开时本来就排出来的油射流可以以较小的结构耗费适宜地导向到在目测或维修框架内可以容易地看见的区域内。由于转向的油射流可以可靠、简单并且安全地识别出污染的过滤器。以此,耗费的显示装置变得多余了。
转向装置可以优选地具有用于排放出转向的油射流的侧向开口。
在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可以如此构造转向装置,使得油射流基本上转向到平行于盖板上侧的方向。如此可以避免由油射流引起的对测试人员的不希望的溅污。
为了减少制造和装配费用,可以优选地将转向装置与盖板整体地构成。
当盖板和转向装置作为整体的压注件进行构造时,可以实现成本特别低廉的制造。
为了确保测试人员可以看见转向的油射流,可以在滤油器和盖板之间的环形缝隙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密封件。
按本发明或者说按本发明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改进方案,油箱可以优选地具有滤油器,其中油箱具有填充口,并且其中如此构造转向装置,使得在旁通阀打开时排出来的油射流转向到可以容易看见的区域内。
油射流优选地可以转向到通过填充口可看见的区域内。
油射流优选地可以转向到在填充口下面的区域内。
按本发明或者说按本发明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改进方案,油箱可以优选地具有滤油器,其中油箱具有填充口,其中油箱的壳体构造成至少部分透明的,并且其中如此构造转向装置,使得油射流转向到通过构造成至少部分透明的壳体可看见的区域内。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参见附图对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进行解释。附图分别示意性地示出:
图1是没有转向装置的滤油器,以及
图2是按本发明的滤油器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油箱10,其例如作为液压系统的组件是如何在汽车中使用的。滤油器1与油箱10连接布置。滤油器1优选地布置在油箱10中,其中油箱10具有壳体5。该壳体5可以具有上部分和下部分,该两部分可以相互焊接。
在滤油器1受污染时打开旁通阀2,从而使滤油器1的没有在更详细的细节上示出的过滤材料卸载。滤油器1具有例如构造成覆盖罩的盖板3,该盖板具有例如可以用来排气的开口4。
为了使过滤材料卸载,油在旁通阀2打开时流过旁通阀2。流过旁通阀2的油的一部分在滤油器1上作为油流8向下流动。流过旁通阀2的油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油射流7a通过滤油器1盖板3的开口4排去。通过纯粹的目测而不打开油箱10的壳体5是看不出油射流7a的。油射流7a位于通过油箱10的填充口6看不见的区域内。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图2也示出了油箱10和滤油器1,油箱例如作为液压系统的组件是如何在汽车中使用的。与图1不同,图2示出了用于将在旁通阀2打开时通过开口4排出去的油射流转向的转向装置9。该转向装置9布置在滤油器1盖板3的开口4上方并且优选地与盖板3整体构成。如果以压注方法制造盖板3,那么转向装置9的设置相对于已知盖板3的制造只需要在制造方法上非常微小的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