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细孔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4591.0 | 申请日: | 200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瞿美臻;李星;周固民;牛洪;张庆堂;于作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0 | 分类号: | H01M4/00;H01M4/04;H01M4/58;H01M4/48;C01D15/00;C01G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结构 锂离子电池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包括各种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颗粒具有微细孔结构,微细孔的孔道直径在0.5-500nm范围。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模板技术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模板材料均匀分散在水或者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
(2)将电极材料的前驱体或者原料加入到模板材料的悬浮液中混合均匀;
(3)去除水或者有机溶剂;
(4)在合适的气氛中高温处理获得具有特定晶型结构的电极材料;
(5)去除模板材料,获得微细孔结构的电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正极材料为LiCoO2、LiNiO2、Li(Ni1/3Co1/3Mn1/3)O2、LiMn2O4、LiFePO4,负极材料为Li4Ti5O12、SnO2。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电极材料的孔隙率为0.01-0.3。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电极材料的最佳孔直径为1-30nm。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极材料采用固相法或者溶胶-凝胶法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材料为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材料为碳纳米管。
9.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材料为鲱鱼骨型碳纳米管,可以免去步骤(5),直接获得微细孔结构的电极材料,此时鲱鱼骨型碳纳米管既可以成为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的通道,也可以成为电子的传输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材料通过CO2或者水蒸汽变换法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5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