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干燥机及干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0587.0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淙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04 | 分类号: | F26B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干燥机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干燥机,其可用于对光学元件进行干燥,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镜头模组是照相机、摄像机等光学成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透镜、滤光片等多种光学元件,其通过改变光线在镜头模组中的传输而达到预期的成像效果。在镜头模组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先对所述光学元件进行清洗、干燥,然后再组装入镜头模组,以保证光学元件的清洁度,从而避免因光学元件表面的颗粒物被带入镜头模组而导致的成像质量不良、镜头失效等现象。
通常,所述干燥过程中采用烘干干燥、高速旋转干燥等方式。所谓烘干干燥是将光学元件放置在一定高温的环境下并保持一段时间,以蒸发光学元件上附着的水分。然而,在长时间的烘烤过程中,光学元件的温度升高将使其本身对水分的吸收率升高,从而导致干燥效果不佳;另外,光学元件还会因受热而发生变形等现象。所谓高速旋转干燥是使光学元件高速旋转以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光学元件上附着的水分甩出,然而此种方法对于吸附在光学元件微细结构内部的水汽不能达到有效的干燥效果。
真空干燥可不受上述高温、光学元件结构的限制对光学元件进行干燥,其是将光学元件放置在真空干燥机的密闭室内并抽真空,以降低密闭室内的压力进而降低水的沸点,从而使附着在光学元件上的水分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蒸发挥发。真空干燥在保证光学元件不受高温加热影响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干燥效果。然而,真空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从而导致干燥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真空干燥机及干燥方法,其可具有干燥效果好、效率高的特点。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真空干燥机,其可具有干燥效果好、效率高的特点。
一种真空干燥机,其包括:干燥腔,装载腔,卸载腔,隔离阀门,取料装置以及抽气装置,所述装载腔及卸载腔分别与所述干燥腔相连通;所述隔离阀门分别位于装载腔与干燥腔之间以及卸载腔与干燥腔之间,将装载腔与干燥腔以及卸载腔与干燥腔隔离;所述取料装置可旋转的设置于干燥腔内;所述抽气装置分别与所述装载腔、卸载腔及干燥腔相连通,用于分别独立地对装载腔、卸载腔及干燥腔抽真空。以及
一种真空干燥方法,其包括步骤(a)~(f):
(a).抽气装置对干燥腔抽真空至一第一真空状态;
(b).将待干燥的元件装载在装载腔中,抽气装置对装载腔及卸载腔抽气减压至一第二真空状态;
(c).开启装载腔与干燥腔之间的隔离阀门,取料装置将装载腔中的元件携取至干燥腔;
(d).关闭装载腔与干燥腔之间的隔离阀门,对装载腔破真空,然后将另一待干燥的元件装载在装载腔中,抽气装置再对装载腔抽气减压至第二真空状态;
(e).开启卸载腔与干燥腔之间的隔离阀门,取料装置将干燥腔中的元件携取至卸载腔;
(f).关闭卸载腔与干燥腔之间的隔离阀门,对卸载腔破真空并取出干燥完毕的元件,抽气装置再对卸载腔抽气减压至第二真空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真空干燥机及干燥方法在真空状态下实施干燥操作,干燥效果好;干燥过程中,一方面先将装载腔抽气减压至一第二真空状态,再将装载腔与干燥腔连通,以将待干燥元件携取至干燥腔内进行干燥,可使干燥腔在具有一定真空度的基础上再抽真空,从而缩短抽真空的时间;另一方面在干燥腔对元件进行干燥的时候,同时进行对装载腔破真空、再次装载待干燥的元件以及抽气减压至第二真空状态的操作,以待再次向干燥腔提供待干燥的元件,从而节省了时间,具有干燥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真空干燥机的装载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干燥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干燥机10,包括装载腔11a及卸载腔11b,取料装置12,干燥腔13,抽气装置14以及隔离阀门15a,15b。
所述装载腔11a为密封腔体,其用于收容待干燥的元件20如透镜、滤光片等光学元件,以待送入所述干燥腔13。所述卸载腔11b也为密封腔体,其用于收容从所述干燥腔13取出的已干燥的元件20。该所述装载腔11a及卸载腔11b随机分布在干燥腔13的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