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果奶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689.4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承霖 |
主分类号: | A23G3/36 | 分类号: | A23G3/36;A23G3/48;A23G3/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550002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咀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果奶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富含大豆蛋白、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居民的膳食与营养状况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前者的主要特征是蛋白质等营养素的缺乏,而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比例失衡则是后者的主要表现之一。长此以往,将导致一系列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成为影响国民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的平衡营养必将成为合理膳食预防疾病与维护健康的指导原则。
众所周知,大豆在平衡膳食中占据很特殊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和防止肥胖等富贵病发生的最佳膳食,但是,大豆蛋白一般都要经过烹饪才能发挥作用。而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提供一种携带和食用方便的健康食品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社会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富含大豆蛋白和丰富的天然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牛奶等营养素的大豆果奶咀嚼片,它无论用于蛋白质的补充,还是调节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比例失衡,都是十分有效的。
本发明的核心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一种将大豆蛋白、天然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牛奶等营养素结合在一起的大豆果奶咀嚼片,为人们提供平衡营养的健康食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按照重量份计算,本发明大豆果奶咀嚼片由全大豆微粉30~98份、牛奶粉2~20份、水果浓缩微粉1~20份、麦芽糊精1~10份、砂糖1~40份、赤藓糖醇1~40份和木糖醇1~20份混合压片制备而成。
优选地,它是由全大豆微粉50份、牛奶粉5份、水果浓缩微粉3份、麦芽糊精1份、砂糖20份、赤藓糖醇20份和木糖醇1份混合压片制备而成。选择赤藓糖醇和木糖醇作为甜味剂是因为赤藓糖醇和木糖醇都是较为理想的低热值甜味剂,其热值低,口感好,对糖尿病人安全,对于儿童青少年无致龋性,适宜广泛人群,因此,它在补充蛋白质和调节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比例失衡的同时,既可以给产品增加口感,又可以预防青少年学生肥胖,对儿童又无致龋性,是一种理想的甜味剂。
大豆果奶咀嚼片中所用的麦芽糊精优选DE值为13~17%。麦芽糊精是经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而成的介于淀粉与麦芽低聚糖之间的一种产物,它的分子中含有经淀苷初步水解的α1→4和α1→6糖苷键的大分子糖类,因此它特别适用于消化力相对较弱的病人、老人或儿童作为食品补充剂,代替淀粉类食物,缓解消化压力。麦芽糊精的DE值是表示淀粉或转化淀粉按葡萄糖计算时的总还原值,以对总干物质的百分率表示,也称当量葡萄糖或还原值。麦芽糊精的DE值在4%~6%时,其糖组成全部是四糖以上的较大分子;DE值在9%~12%时,其糖组成中低分子糖类所占比例较小而高分子糖类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此类产品无甜味,不易受潮,不易产生褐变,如果在食品中使用,则能提高食品的触感,并产生较强的黏性;DE值在13%~17%时,其甜度较低,不易受潮,而且还原糖比例较低,不易产生褐变,溶解性也比较好,用于食品中,能产生适应的粘度;DE值在18%~22%时,稍有甜味,有一定的吸潮性,还原糖比例适当,会发生褐变反应,溶解性良好,在食品中使用,不会提高粘度。本发明采用DE值在13%~17%的麦芽糊精,它甜度较低,不易受潮,不易产生褐变,溶解性较好,在成型过程中,能产生适应的粘度。
前述大豆果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全大豆微粉、牛奶粉、水果浓缩微粉和麦芽糊精,投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在混合均匀的物料中缓慢加入物料总重量10%的浓度为40~70%的乙醇,然后在混合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干燥;加入干燥后物料总重量0.5~1%的硬脂酸镁和砂糖、赤藓糖醇、木糖醇后混合均匀,压片、灭菌、包装即得成品。
上述制备方法中,在把大豆微粉和水果浓缩微粉混合前先粉碎至50~80μm。当物料微粉的直径在50~80μm时,其黏聚力大约为(50~80)×10N/cm2,其聚合力处于最佳状态。
前述大豆果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灭菌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将压好的大豆果奶咀嚼片放在紫外线下照射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承霖,未经吴承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6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