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300341.0 申请日: 2007-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1221169A 公开(公告)日: 2008-07-16
发明(设计)人: 潘利华;马世盐;谢文兵;钮倩;石竹;李珍;刘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2 分类号: G01N33/52;G01N33/58;C09K11/06
代理公司: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马守忠
地址: 130022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均相 时间 分辨 荧光 免疫 分析 螯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螯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均相免疫分析(Homogeneous)是一种不需反复冲洗分离结合与游离标记物,在液相中即可直接测量的分析方法。此方法由于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故长期以来成为免疫分析方法学研究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自1972年Rubenstein报告均相酶标记免疫分析方法之后的十余年有关均相和非均相酶标记分析多达10000份研究报告证明均相分析由于不能排除血浆中蛋白,血红素和多种酶的干扰使其灵敏度降低,因此最多用于体液中浓度较高的某些药物的分析。(参考文献Ngo.TTEnzyme-Mediated Immunoassay,edit Ngo.TT,plenum press.NewYork.1985,P1-28.)为解决上述酶作用底物显色易受血浆成分及外环境干扰,Boguslaski等(1980)用荧光染料代替酶标记发表了荧光均相免疫分析方法(FSIA)(参考文献Ngo.TT and woag,R.C.ibid P85)。荧光染料光学性质稳定,被广泛应用,但又遇到新的障碍,即荧光发射波在液相产生Raman散射以及其他大分子产生的波长为300-600nm的本底荧光,后者与测量荧光波长大部分相重叠,而且其发光寿命与荧光颜料都在1-50ns,(参考文献Hovinen.J and Hakala.H.OrganicLtters,2001,3(16):2473-2476;Hemmil.I.Scaand.J.Clin.Lab.Invest,1988,48:389-400)降低了信号/噪声比,使分析的灵敏度降低。均相免疫分析的灵敏度还有一个限制因素是其测量信号依赖加入启动剂或淬灭剂产生的测量信号或清除费测量信号,这种机制难以提供足够强的测量信号(参考文献Knox.V.DLuminescence ImmunoassayandMolecularApplication.editKnoxV.D.New.YorkCRC-Press,1990.P66-7;Mathis.G.Clin.Chem.1993.39(q):1953-195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将共轭能量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相结合,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参考文献 Morrison.L.E.,AnalyticalBiochemistry,1888,174:101-120;Wu,P.and BRAND.L.AnalyticalBiochemistry.1994,218:1-13)。其要点(1)在液相中能量转移的供体D与受体A之间的距离必须在有效(Fster)范围内(一般为10-100),才能实现能量转移,应用于均相免疫分析时,只有当抗原D与抗体(包含D)结合时,D、A之间的距离使A的能量转移至D,使后者发射出可供测量的可见光信号。因此提高了测量信号的专一性;(2)由A到D的能量转移以及D接受能量的发光属化学发光,发光寿命为毫秒(ms)级,而A光致发光寿命毫微秒(ns),经过时间分辨测量将后者删除,由此可显著提高信号/噪声比;当得乘积大于ΦEU(螯合剂中稀土离子发射产率),即达到共轭能量转移,ΦA产率得到放大,高于螯合剂-稀土离子发射产率。例如文献[6]提供的数据,当ΦAΦB=0.5大于ΦEU(0.3)时,ΦA=0.68。

Wang等(2001)以一种多氨多羧螯合剂BPTA-Tb3+为供体,颜料Cy-3为受体,采用均相TRFIA检测BSM(一种药物),其检测下限为2.1ng/ml(参考文Wang.G.etal.Helvetica Chimica Acta.1997,80:372-287),此前Mathis用类似方法测量血清催乳素,达到较高的灵敏度0.3ng/ml,但仍未达到RIA的pg/ml水平。该著者认为有关均相免疫  分析的研究多限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验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0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