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1261.7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炎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炎敦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俊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插头结构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插头结构,其连接电源一端的导电端子13通常为具铜材质的金属所制成,其形态又为依据各国供电标准的规格所制造,其连接电源座20时,插入电源座内部所设的导电槽21中导电,以供各类型电器的电力使用。
然而前述的导电端子13主要有几个特征:一、其整体皆由前述的导电金属所构成,二、因制造成本不同,依其不同材料的材质特性产生不同的表面硬度。然而此类的特征在进行前述电性联结时,具有以下的缺点:
1.产生尖端放电、高热,从而造成电器损坏;
现有技术的插头结构进行电性联结时,当导电端子13穿入前述电源座20的本体中而逐渐接近导电槽21顶端时,导电端子13的尖端经常因电压起伏不同、电流大小不定或空气潮湿等其它因素导致产生瞬间的尖端放电,也即其瞬间产生强大的电弧,从而产生高热甚至可以局部的产生瞬间高温,导致熔化前述电源座20本体的塑料壳体,以及导致导电金属产生熔蚀状况,使得导电接触表面粗糙、升高电阻,严重者甚至毁损结构造成更为严重的灾害;又瞬间的电流对于电器本身的控制板等电子结构会产生损伤,或对充电器等结构发生二次放电的作用,大幅降低充电组件的寿命。
2.磨耗严重、电阻升高并耗损能源;
请参阅图2所示的动作示意图,现有技术的插头结构进行电性联结时,使用者不可能经常以接近于垂直中心的角度而不偏不倚的插入前述电源座20中,而有可能以各种角度完成插入的动作,然而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13插入端的材质都与前述导电槽21的表面硬度接近,加上前述导电端子13所提及的插入角度的偏差,产生导电槽21内环的导电接触表面的磨损,从而导致导电接触面氧化速度加快或因磨损导致导电接触面积减少、电阻不断升高,引起电力耗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结构,利用插头本体的导电端子插入电源座的一端设置一绝缘端,使其在连结电源使用时,可解决现有技术的插头插入电源座时产生尖端放电、高热及电源座内的导电槽易氧化、导致电阻增加的缺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插头结构,具有一插座本体,还包括:
一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的一端形成有套设端;
一绝缘端,包覆于前述导电端子一端形成的套设端外围,与前述导电端子形成一完整的形体,以供进行电性连结。
所述的套设端与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形,该套设端形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的凸出形体,以供所述绝缘端包覆。
所述的绝缘端由酚醛树酯、电木粉、尿荃树酯、尿素胶、三聚氰胺、甲醛树酯或美耐明硬度较高且兼具绝缘与耐热的材质所构成。
所述的绝缘端与套设端的结合包覆方式可以塑料射出成型包覆、黏接、熔接或高压紧配合的方式完成。
本发明所述的插头结构在导电端子插入电源座开设一套设端,其外围设有一绝缘端,该绝缘端设于前述套设端后,与前述的导电端子形成一标准规格的导电端子尺寸,以供连接电源使用。
基于此,本发明的所述的插头结构是在导电端子插入电源座的一端,须精准的冲压出体积小于原规格尺寸体积的凸出形体,藉以产生足够的空间供一定量的绝缘材质设置包覆于其外形成绝缘端,并使其包覆后的形体与标准规格尺寸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插头结构因设有一绝缘端,使其在与电源连结使用时,可避免插头插入电源座并连接导电槽时,产生尖端放电的状况,进而避免产生高热损坏电器以及电源座结构并避免危险情况发生,另外可以利用稳定的导电连接,具有增长电器或电池等的使用寿命的功效;此外因插头结构设有一绝缘端,具有硬度相对较软特性,在连结电源使用时,可避免插头插入电源座连接导电槽,因不同角度的插入力量使绝缘端以不平均的接触力进入电源座的导电槽内面接触点,而导致其端面磨损,以致造成接触不良,加上前述尖端放电的影响,扩大氧化面积导致电阻不断的增加,而耗损电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插头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插头结构的组装动作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头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头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头结构的组装动作示意图;
图5A与图5B为为本发明所述插头结构另一结构的组装动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插头本体
11 导电端子
111 套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炎敦,未经李炎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系统最优潮流可解性辨识方法
- 下一篇:天线结构及其相关无线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