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按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2314.7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5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吴文生;郑春荣;陈忠清;王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海国;王艳春 |
地址: | 518119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按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感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式触摸按键技术结合EL(Electronic Luminescence,电致发 光片)片为背光源的产品,由于按键感应灵敏度不足以及EL背光下电极层含 有的金属成份对触摸按键的灵敏度造成干扰等原因,仅限于如手机和外壳经 特殊薄化处理的电脑键盘等塑料外壳厚度小于3mm的电子产品中,而不能用 于外壳厚度大于3mm的普通键盘产品。因此,此类产品大多采用LED类背光 为按键背光,而LED类背光相对于EL背光具有功耗大、发光不柔和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按键装置,目的之一在于提高触摸按键装置的灵敏 度。
本发明提供的触摸按键装置,包括键盘外壳,与键盘外壳贴合的EL背光 片,贴合于EL背光片背面的触摸感应按键板,以及驱动和控制EL背光片工 作的控制电路;所述触摸感应按键板上设置有触摸按键,所述控制电路识别 所述触摸按键被触摸并驱动EL背光片工作。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用于识别所述触摸按键被触摸的主控芯片和驱动EL 背光片工作的EL驱动芯片,所述主控芯片与EL驱动芯片电连接并控制EL驱 动芯片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触摸按键装置还包括LED显示灯,该LED显示灯与所述主 控芯片电连接,当有按键触摸动作时,所述主控芯片驱动LED显示灯发光。
其中,所述LED显示灯的发光部分设置于所述触摸按键的第二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EL背光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触摸按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 述触摸按键通过第一通孔与键盘外壳贴合。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比触摸按键 大2%-10%。
其中,所述键盘外壳的厚度与键盘外壳所采用材料的介电常数成反比;介 电常数越大,则所述键盘外壳所允许的厚度就越薄,而介电常数越小,则键 盘外壳所允许的厚度就越厚。
优选地,所述键盘外壳所采用的材料为聚碳酸脂,其厚度不大于4.5mm。
本发明提供的按键触摸装置,其使用EL背光片作为触摸按键的背光源, 具有功耗低、发光柔和等特点。所述EL背光片紧贴在触摸按键电路板上,EL 背光片在与触摸按键对应处挖有通孔,通孔在各个方向上比触摸按键大 2%-10%,克服了EL背光和空气对触摸按键感应灵敏度产生的干扰,保证了各 个触摸按键感应灵敏度处于相同或相近水平;同时克服了EL背光片给触摸按 键带来的感应干扰,从而提高了触摸按键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反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触摸感应按键板剖面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按键装置 包括键盘外壳20,与键盘外壳20紧密贴合的EL背光片10,贴合于EL背光 片10背面的触摸感应按键板30,以及驱动和控制EL背光片10工作的控制电 路50;其中,所述触摸感应按键板30的正面设置有若干触摸按键34,所述控 制电路50包括主控芯片51和EL驱动芯片52,所述主控芯片51中设置有识别 触摸与控制发光的控制程序,主控芯片51通过I/O接口与EL驱动芯片52电 连接,并控制EL驱动芯片52的工作,所述EL驱动芯片52与所述EL背光片 10电连接并驱动EL背光片10工作。
所述键盘外壳20的材料优选为聚碳酸脂,其最大厚度优选为4.5mm(误 差正负5%)。由于键盘外壳20所采用的材料不同,其介电常数也不相同;而 介电常数与键盘外壳20的厚度成反比,即所采用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则键 盘外壳20所允许的厚度将越薄;而所采用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小,则键盘外壳 20所允许的厚度将越厚。以上述键盘外壳20的材料为聚碳酸脂为例,若采用 介电常数大于聚碳酸脂的其它材料,则所述键盘外壳20所允许的厚度将小于 4.5mm;相反,则所述键盘外壳20的厚度可大于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2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子网在线迁移时虚拟机网络连接重定向方法
- 下一篇: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