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4289.6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吕顺丰;刘博;黄凤兴;王世亮;彭斌;吴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40 | 分类号: | B01J29/40;C07C1/20;C07C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稀土 分子筛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用于从甲醇和/或二甲醚制备C2~C4的烯烃,其特征是:
该催化剂由金属氧化物、粘结剂、改性分子筛组成;在所述催化剂的总质量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占:1%~10%,所述粘结剂占:5%~30%,所述改性分子筛占:60%~90%;
所述的金属氧化物是下列中的至少一种:MnO、MnO2、Mn2O3、Mn3O4、MgO;
所述的粘结剂是下列中的至少一种:SiO2、Al2O3;
所述的改性分子筛是:具有ZSM-5结构;在所述改性分子筛中按摩尔比,
SiO2∶Al2O3=80~120∶1;
所述改性分子筛含有稀土氧化物Ce2O3和La2O3,按质量比,
Ce2O3∶La2O3=1~3∶1;
在所述改性分子筛总质量中所述稀土氧化物占0.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其特征是:
在所述改性分子筛总质量中所述稀土氧化物占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其特征是:
所述的改性分子筛对于正己烷的吸附量为100~110毫克/克,所述的改性分子筛对于环己烷的吸附量为15~20毫克/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改性分子筛的晶粒直径为0.5~10微米。
5.一种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分子筛
第1.1步,以含稀土的ZSM-5分子筛为晶种,所述的晶种含有稀土氧化物Ce2O3和La2O3,按质量比,Ce2O3∶La2O3=1~3∶1;
在所述晶种的总质量中,上述稀土氧化物占5%~25%;
将所述晶种与硅源、铝源混合均匀;
所述的硅源为:硅酸钠水溶液;
所述的铝源为下列中的至少一种:硫酸铝水溶液、三氯化铝水溶液、磷酸铝水溶液;
第1.2步,将上述混合物用下述无机酸调节pH值至10~12,得到的混合物中按摩尔比:
SiO2∶Al2O3=50~120∶1
Na2O∶Al2O3=2~15∶1
H2O∶SiO2=20~100∶1
所述的无机酸为下列中的至少一种:磷酸、硫酸、硝酸、盐酸;
第1.3步,将上述混合物密闭加热至150℃~200℃,晶化20~40小时;
第1.4步,降温,过滤,水洗,干燥;得到含稀土的钠型ZSM-5分子筛;
第1.5步,将上述含稀土的钠型ZSM-5分子筛与含NH4+离子的水溶液进行离子交换,使分子筛中Na2O含量降至不大于0.1%;然后干燥;
第1.6步,将上步产物与氟硅酸水溶液进行脱铝反应,然后水洗、干燥,所得产物中的硅铝比例,硅以SiO2计,铝以Al2O3计,按摩尔比为:
SiO2∶Al2O3=80~120∶1
得到含稀土的铵型ZSM-5分子筛;
第二步,成型
第2.1步,在第一步所得含稀土的铵型ZSM-5分子筛中加入粘结剂,所述的粘结剂是下列中的至少一种:SiO2、Al2O3;
按质量比,分子筛∶粘结剂=1∶0.05~0.35
第2.2步,成型、干燥、焙烧,得到含稀土的氢型ZSM-5分子筛;
第三步,浸渍
第3.1步,将上述含稀土的氢型ZSM-5分子筛,与金属氧化物前体的水溶液混合;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前体是下列中的至少一种:溶于水的Mg盐、溶于水的Mn盐;按质量比,其中金属氧化物前体以相应的金属氧化物MnO或MgO计,
分子筛∶金属氧化物∶水=1∶0.01~1∶0.1~10
使金属氧化物浸渍到分子筛上;
第3.2步,干燥,得到改性的含稀土的氢型ZSM-5分子筛;
第四步,高温水热处理
第4.1步,将含水蒸气的空气通入到第三步所得的分子筛,在450℃~650℃条件下,处理时间不少于2小时,用水量不小于所述的分子筛质量的5倍;
第4.2步,在空气中焙烧3小时以上,焙烧温度450℃~650℃,得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的含稀土分子筛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42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