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电动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991.0 | 申请日: | 200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15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麟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N2/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身内的座位设置、轮毂中设电动机、前后轮叉安装减震器、侧门为上掀式、车身顶部安装太阳电池板的微型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见诸报道或会展的电动汽车车身内放置一至数排座位,每排两座,车身由汽车悬架支撑,这样一种设计当然有它的市场定位,只是车身较重、行驶里程较短、售价较高、市场认可度较低、未能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电动汽车,该车将座位重新设置以适应需求,由于车身可以很窄,易于提高横向强度,减少车重,增加道路利用率;在轮毂中安装电动机以减少传动、提高效率、减轻车重;前后轮叉装减震器以减轻震动、改善舒适性;采用上掀式侧门以遮挡雨雪;增设太阳电池板以补充电能;另外,由于车身可以很低,行驶较安全。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该微型电动汽车的技术方案是:1—3只单人座纵向安装在车身中;或车身中前排1只单人座、后排2只单人座,或前排2只单人座、后排1只单人座,或前、后排各2只单人座;电动机安装在前轮毂和后轮毂中;前轮叉连接减震器安装在前轮叉轴套中,前轮叉轴套与车身相连;前轮叉和前轮毂、电动机用螺栓连接;后轮叉连接减震器并分别与车身连接,后轮叉栓孔与后轮毂、电动机用螺栓连接;车身两侧装有上掀式侧门;车身顶部装有太阳电池板;调节控制器装在车身内并用导线与太阳电池板、蓄电池、电动机相连。
有益效果
该微型电动汽车将座位重新设置为纵向1—3只单人座,这样,减少车宽、车重,易于提高横向强度,增加道路利用率;在轮毂中安装电动机,减少传动,减轻车重;后轮叉的设计从纵向抵消车身受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前轮叉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前轮叉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后轮叉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后轮叉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后轮叉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4的A向旋转视图。
图8是图4的A向旋转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的电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阅图1,微型电动汽车车身1内前排设1只单人座6、后排设2只单人座6;车身1前部设置2只前轮毂9,后部设置2只后轮毂11;或设置成三轮电动车;电动机10安装在前轮毂9和后轮毂11中;前轮叉8连接减震器2安装在前轮叉轴套7中,前轮叉轴套7与车身1相连,前轮叉8和前轮毂9、电动机10用螺栓连接;后轮叉12连接减震器2并分别与车身1连接,后轮叉栓孔13与后轮毂11、电动机10用螺栓连接;车身1两侧装有上掀式侧门14;车身1顶部装有太阳电池板15;调节控制器16装在车身1内,并用导线与太阳电池板15、蓄电池5、电动机10连接。
实施例2,参阅图2,减震器2安装在前轮叉8的两叉上,前轮叉8的上部装有转向节3,前轮叉8的轴装在前轮叉轴套7中,前轮叉轴套7与车身1相连,前轮叉8和前轮毂9、电动机10、制动器4连接。
实施例3,参阅图3,转向节3、减震器2安装在前轮叉8的轴上,轴与前轮叉轴套7连接,前轮叉轴套7与车身1相连,前轮叉8和前轮毂9、电动机10、制动器4连接。
实施例4,参阅图4,后轮叉12前面与车身1连接,后面与减震器2连接,减震器2与车身1连接,后轮叉栓孔13在减震器2的中心线上。
实施例5,参阅图5,后轮叉12前面与车身1连接,后面与减震器2连接,减震器2与车身1连接,后轮叉栓孔13在减震器2中心线的后面。
实施例6,参阅图6,后轮叉12前面与车身1连接,后面与减震器2连接,减震器2与车身1连接,后轮叉栓孔13在减震器2中心线的前面。
实施例7,参阅图7,减震器2下部装在后轮叉12的两叉上,上部连接车身1,后轮叉栓孔13连接后轮毂11、电动机10、制动器4,车身1可以很低。
实施例8,参阅图8,减震器2下部装在后轮叉12的轴上,上部连接车身1,后轮叉栓孔13连接后轮毂11、电动机10、制动器4,车身1可以很低。
实施例9,参阅图9,车身1内前排设2只单人座6、后排设1只单人座6。
实施例10,参阅图10,1—3只单人座6纵向安装在车身1中。
实施例11,参阅图11,调节控制器16用导线分别与太阳电池板15、蓄电池5、电动机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麟,未经张瑞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9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