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用支护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0327.0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9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7351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支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涉及煤矿井下支护,是一种煤矿井下用支护件。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的安全支护部件经过多年的改进越来越趋于合理,并使支护更加安全。已公开的1998年3月申请的支护锚固件钢带,由于支护效果比此前各种形状的支护部件均好,所以被煤矿制定了企业标准。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顶板压力增大时,钢带不能产生变形,层力超过锚杆的支撑强度时,锚杆易发生断裂现象,如不能及时发现则严重影响支护效果,而且这种钢带在与锚杆配合在大型煤矿、深井煤巷及围岩压力显现突出等地点使用时其支护效果明显不足,无法支撑和控制顶板下沉,易发生冒顶事故,给大型、深井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支护件,它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使支撑强度增加,并在保证支撑强度增加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发明目的是,使支护件能够打到6米深煤层或岩层内,使其形成高于锚杆支护围岩体三倍左右的支护强度,有效稳定和控制顶板下沉,有效避免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等。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煤矿井下用支护件,它有长条形钢带,钢带的中部位置有向上的凸台,凸台两侧分别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的底端与第三斜面连接,第三斜面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与第一底平面的外边沿端相交,第二斜面的底端与第四斜面连接,第四斜面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与第二底平面的外边沿端相交,凸台上开设通孔,凸台顶面对应的背面是平面,平面的一端通过第五斜面与第一底平面的内端连接,平面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斜面与第二底平面的内端连接,钢带的底平面与凸台的顶平面之间的高度是26毫米-35毫米。凸台的顶平面的宽度是50毫米-60毫米,凸台的背面平面的宽度是35毫米-38毫米,第五斜面的底端与第六斜面的底端之间的宽度是42毫米-52毫米,第一斜面的底端与第二斜面的底端之间的宽度是52毫米-66毫米。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高度是18毫米-28毫米,凸台的顶面与平面之间的厚度是7毫米-12毫米。钢带的底平面与凸台的顶平面之间的高度是28毫米。钢带的底平面与凸台的顶平面之间的高度是33毫米。凸台的顶面与平面之间的厚度是9毫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钢带的凸台的顶平面处至少安装一个锚锁头,锚锁头与顶平面紧密接触,锚锁头上开设孔,凸台上的通孔内和孔内安装钢铰线。锚锁头有外筒体,外筒体的内表面是斜面,外筒体内安装锁芯,锁芯的外壁是斜面,该斜面与外筒体的斜面相配合。
由于目前所有结构的支护部件都无法在深井巷道中使用,而本发明的技术经过近3年多的反复试验、耗资巨大进行的改进,是目前能够完成深井巷道支护的较好技术方案,当顶板压力增大时,钢带的第六斜面和第八斜面发生弹性变形,使顶板压力出现让压现象,从而达到对顶板的有效支护,防止顶板离层,并不易发生锚杆断裂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及支护部件的尺寸要素上取得了比较准确的统一性,能够在增加支护强度的前提下,使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进一步的发明目的是,能够将支护件打到6米以上的煤层深处或各种深度的岩层内,能将压力传递到煤层深层或岩层内,其支护强度、围岩体深度和固体强化度等均高于锚杆支护3倍左右,并且支护变形量极小,使围岩体的固体得到了强化,在保证了支护强度较高的前提下,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试用证明:能适应深井、大型煤矿较厚煤层及高地压情况下巷道的有效支护,能够起到提高支护强度和控制顶板下沉作用,具有使用方便,降低工耗的优点,为煤矿特别是深井开采提供了一种支护效果可靠,适应性强的支护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文案之一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是通孔,图1所示为长条形钢带,钢带的中部位置有向上的凸台2,凸台2两侧分别有第一斜面3和第二斜面11,第一斜面3的底端与第三斜面4连接,第三斜面4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与第一底平面5的外边沿端相交,第二斜面11的底端与第四斜面10连接,第四斜面10的外延伸端的弧面端与第二底平面9的外边沿端相交,凸台2上开设通孔1,凸台2顶面对应的背面是平面7,平面7的一端通过第五斜面6与第一底平面5的内端连接,平面7的另一端通过第六斜面8与第二底平面9的内端连接,钢带的底平面与凸台2的顶平面之间的高度H是26毫米-35毫米。钢带的底平面与凸台2的顶平面之间的高度H优选28毫米和33毫米(不包括加工尺寸公差量)。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完成发明目的设定的综合尺寸要素是,凸台2的顶平面的宽度L4是50毫米-60毫米,凸台2的背面平面7的宽度L3是35毫米-38毫米,第五斜面6的底端与第六斜面8的底端之间的宽度L1是42毫米-52毫米,第一斜面3的底端与第二斜面11的底端之间的宽度L2是52毫米-66毫米,第一斜面3和第二斜面11的高度H1是18毫米-28毫米,凸台2的顶面与平面7之间的厚度H2是7毫米-12毫米。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斜面3和第二斜面11的高度H1是20毫米,凸台2的顶面与平面7之间的厚度H2是9毫米。本实用新型为了完成第二发明目的提供的第二技术方案是:钢带的凸台2的顶平面处至少安装一个锚锁头12,锚锁头12与顶平面紧密接触,锚锁头12上开设孔17,钢带凸台2上的通孔1内和孔17内安装钢铰线16。锚锁头12有外筒体15,外筒体15的内表面是斜面,外筒体15内安装锁芯13,锁芯13的外壁是斜面,该斜面与外筒体15的斜面相配合,在锁芯13的底端安装垫14。锚锁头12安装在钢带的通孔1处,一条钢带上有几个孔,即安装几个锚锁头12,安装使用时,将钢铰线16一端打入煤层深处或岩层内,钢铰线16的长度一般大于6米,钢铰线16的另一端穿过钢带和锚锁头12的孔并被锁芯13卡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0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