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引导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424.X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1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时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正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3B23/035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32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引导 肢体 康复训练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肢体康复训练的智能引导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机。
背景技术
肢体偏瘫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在临床调查中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高血压,高血脂引发脑梗成为导致中风的重要病因,而病人在中风以后大多都留有偏瘫后遗症。包括一些脑外伤原因,四肢外伤,断肢移植的一些病人都需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这些病人能够恢复肢体灵活性,生活能够恢复自理能力的是少之又少,往往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一般中风病人病情稳定48小时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然而是否强化运动量训练比普通运动量训练效果好,目前尚有争论。一般认为,中风病人在发病后3~6个月中,功能改善最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最佳,自理生活能力训练也要在这半年内加强。综上所述,肢体的康复训练成为中风病人病情稳定后康复的唯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中风病人康复都在陪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恢复训练,往往一个医护人员要指导多位病人,并且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现在医院的康复训练器械都是一些要求人主动性的训练器械,对于中风的病人来说基本做不到这点,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为每位病人由于病情不一样,使用主动性的训练器械达到的训练效果也不一样,有很多病人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有些病人自己只能慢慢挪步,手指功能也已经基本丧失,如果靠病人自己这样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训练,基本上没有恢复肢体灵活的可能性,这也是目前中风病人恢复自理能力很低的原因,有的病人腿脚可以走动,但是手指失去了灵活性,生活还是达不到自理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引导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机,它可对病人手指关节、膝关节和脚踝关节进行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训练,其针对性强、安全性高,通过病人的视觉和听觉所接受的信息引导配合训练,对大脑神经的感官引导刺激和肢体接受的康复训练相结合,使病人恢复最基本生活能力,康复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引导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机,它包括本体、支架、动力机构、控制机构、传动机构、训练机构,其特征是:它的训练机构有一对手掌模型托6,手掌模型托6上有五个手指托3,手指托3的每个手指关节部位有活动轴2,每个手指顶部有连接卡槽,卡在带手部抓握轨迹槽的内护板5上,手指卡槽的顶部连接有弹簧4,手指顶部通过柔性传动链接在驱动轮9上,驱动轮9与电机传动联接。
所述的弹簧4是回拉弹簧或下压弹簧。
所述的每个手指顶部的连接卡槽是带工形滑槽的金属件1。
所述的活动轴2是合叶或铰轴。
所述的手掌模型托6和五个手指托3是带活动轴的手部模型或者是软体手部模型,上面有手指固定带。
所述的训练机构有显示器12,显示器12是液晶显示器或普通显示器,显示器12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所述的控制机构中有触摸屏控制器14和声控器。
所述的每个带工形滑槽的金属件1卡在带手部抓握轨迹槽的内护板5相对应的内护板滑槽里,并通过牵引绳与传动机构的驱动轮9传动连接;驱动轮9与同步传动装置11连接,同步传动装置11与步进电机8传动联接,步进电机8通过电机驱动器18联接,电机驱动器18与触摸屏控制器14电连接。
所述的手掌模型托6通过带手部抓握轨迹槽的内护板5和手部训练装置立柱10固定在底座上,手部训练装置立柱10顶部有手部训练装置外护壳7,手掌模型托6下方与手臂平行处连接有手臂固定托板13。
所述的训练机构有带调节座位远近滑槽的可调安全座椅17,训练机构还包括有下肢及脚部训练的模拟蹬车动作训练机构,模拟蹬车动作训练机构由触摸屏控制器14经过电机驱动器18与驱动电机15电连接,驱动电机15通过减速齿轮装置16与下肢护板脚托19传动连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它可对偏瘫病人的手指关节、膝关节和脚踝关节治疗前期进行被动式训练,恢复后期进行主被动式两种训练,其针对性强,训练前期需要有陪护人员帮助操作,训练后期患者可以自己通过语音控制训练,它安全性高,效果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正,未经时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触即发报警式防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作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