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后倾式减撞安全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4854.5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3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锋 |
主分类号: | B60N2/427 | 分类号: | B60N2/42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4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后倾式减撞 安全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是一种能减少汽车突然失速(如撞车)时能自动后倾,从而减少乘座者前冲速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座椅,具体地说是一种车用后倾式减撞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如需情况紧急刹车或因与其它车辆相撞而导致突然失速时,前排乘客(包括驾驶员)将受到巨大的惯性力的作用,轻则与车内前部设施相撞,重则会飞出前挡风玻璃,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综合分析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速度过快,惯性力大外,还与惯性力作用在人体身上的力的方向有关,在紧急情况下,人身体仅受到一个向前的惯性,由于此力很大,有时会大过安全带的束缚力,因此如果能使驾乘者在紧急情况下同时受到座椅产生的向后的反作用力,而此反作用力可从人体臀部向人体重心作用,则能很好地抵消了大部分惯性,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乘员安全。但由于目前的座椅不论是否可调,其使用状态下均是与车体固定相连的,它与座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人相对于座椅则是可动的,即便系上安全带,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使人与座椅相对固定,人的头和上身还是可以向前运动的,突然失速时,座椅同步失速,人则受惯性力的作用向前运动,撞向前方,因此如果能使座椅在失速时也作相对的向前移动,并进行适当的倾斜,则能有效地减少人体向前的惯性力,但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类似的能在失速状态下向后倾斜,并给人体施加反作用力,抵消向前惯性力的座椅可供汽车配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突然失速时能自动后倾的车用后倾式减撞安全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车用后倾式减撞安全座椅,包括椅座1和靠背2,椅座1和靠背2或为固定相连,或为夹角可调式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椅座1或直接支承在前、后滑轮组3,4上,或通过支承脚5,6支承在前、后滑轮组3,4上,所述的前、后滑轮组3,4均位于导轨7,所述的导轨7至少设有一个能引导前、后滑轮组3,4沿其运动后使椅座1向后倾斜的引导段8。
所述的导轨7或为阻尼导轨,或为侧边带有斜齿的导轨。
所述的导轨7设有一个能引导前、后滑轮组3,4沿其运动后使椅座1向后倾斜的引导段8,该引导段8靠近前滑轮组3的位置处,它为一向上弯曲的直线段或圆弧段。
所述的导轨7设有两个能引导前、后滑轮组3,4沿其运动后使椅座1向后倾斜的引导段8,所述的两个引导段8分别与对应的前、后滑轮组3,4相对应,其中与前滑轮组3相对应的引导段8向上弯曲,与后滑轮组4相对应的引导段8则向下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车用后倾式减撞安全座椅,包括椅座1和靠背2,椅座1和靠背2或为固定相连,或为夹角可调式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椅座1的前部支承在滑杆9上,后部支承在支撑脚10上,滑杆9的上端与椅座1相铰接,其下端与固定面相铰接,且滑杆9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在固定面上还设有支撑滑杆9的支撑件11,所述的支撑脚10的下端安装有滑轮12,滑轮12安装在导轨13中,导轨13带有能使滑轮12向下移动的引导段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只需对现有的座椅进行适当的改造即可实现减撞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减轻恶性交通事故伤害程度,保护驾乘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与车辆运行状态同步动作,具有反应时间短,速度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在后倾的过程中,可使人的腿很自然地退出撞击受害区,得到有效的保护,人体的臀部可抵消大部分的惯性力,大大减轻受伤害程度。对于驾驶员而言,由于座椅后倾可迫使人脚离开油门,进一步防止误踩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本实用新型还可与电门、刹车等机构实现互动,在撞车瞬间切断电源和油门或点火装置,也可同时驱动刹车机构实现互动,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锋,未经陈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