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2610.6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3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87 | 分类号: | 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1002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输入 门限 控制 固体 继电器 | ||
1、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包括加速释放电路(3)和与之连接的作为输出端的场效应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经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2)或光伏耦合器(4)与加速释放电路(3)连接;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包括有稳压管及配套的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及电容,其中的稳压管为实现门限控制电路(1)的接通电压控制的接通稳压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还有实现门限控制电路的关断电压控制的关断稳压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包括第一至第四门限控制电阻(R1~R4),第一、第二门限控制三极管(V3、V4),第一、第二门限控制二极管(V1、V5),接通稳压管(V2);电源接第一门限控制二极管(V1)正极,第一门限控制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门限控制电阻(R1)接第一门限控制三极管(V3)的发射极,第一门限控制电阻(R1)另一端与第二门限控制电阻(R2)连接接通稳压管(V2)的负极和第二门限控制三极管(V4)的集电极,第二门限控制电阻(R2)另一端接第一门限控制三极管(V3)的基极,第一门限控制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第三、四门限控制电阻(R3、R4)连接,第三门限控制电阻(R3)另一端接第二门限控制三极管(V4)的基极,第二门限控制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与第二门限控制二极管(V5)的正极连接,第二门限控制二极管(V5)的负极与接通稳压管(V2)的正极连接并连接电源;第四门限控制电阻(R4)和接通稳压管(V2)的正极分别为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的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还接有关断稳压管(V6),第二门限控制二极管(V5)的负极与关断稳压管(V6)的负极连接,接通稳压管(V2)和关断稳压管(V6)的正极连接并连接电源;第四门限控制电阻(R4)和接通、关断稳压管(V2、V6)的正极分别为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的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2)包括第一至第三振荡电路电阻(R5~R7)和振荡输出电阻(R8),第一至第三振荡电路电容(C2~C4),振荡电路三极管(V7),变压器(T)和振荡电路二极管(V8),串联的第一、二振荡电路电阻(R5、R6)两端为输入端,第一振荡电路电阻(R5)与第一振荡电路电容(C2)并联,第二振荡电路电阻(R6)与第三振荡电路电阻(R7)和第二振荡电路电容(C3)并联,第一、二振荡电路电容(C2、C3)接振荡电路三极管(V7)的基极,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接第一振荡电路电容(C2)的另一端和振荡电路三极管(V7)的集电极,振荡电路三极管(V7)的发射极接第二振荡电路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三振荡电路电容(C4)连接在振荡电路三极管(V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接振荡电路二极管(V8)后与振荡输出电阻(R8)并联,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2)的输出电压加在振荡输出电阻(R8)上;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2)的输入端,即串联的第一、二振荡电路电阻(R5、R6)两端,与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的输出端及滤波电容(C1)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门限控制电路(1)输出端的第四门限控制电阻(R4)并联滤波电容(C1)后再串接电阻(R5’)后,连接光伏耦合器(4)的输入端;光伏耦合器(4)的输出电压加在振荡输出电阻(R8)上,连接加速释放电路(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输入门限控制的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输入门限控制(1)的固体继电器电路设置在印制电路板(5)上,与底座(6)上的功率组件通过电路连接,外壳(8)罩在印制电路板与功率组件上,紧固件(7)连接底座(6)与外壳(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26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SrAl2O4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时间域的超低功耗比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