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5291.6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7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方喜;彭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喜;彭勃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H05B7/06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姜开侠 |
地址: | 650041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炉 防穿底 侧壁 电极 | ||
1、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包括炉底导电工作层(4)、炉底永久工作层(12)、侧壁底电极和冷却装置(6),其特征是:炉底导电工作层(4)设置于炉底永久工作层(12)之上,侧壁底电极沿炉底径向均布于炉底永久工作层中上部(12)形成侧壁底电极组,侧壁底电极前端在炉底永久工作层中适当位置向上转向伸入到炉底导电工作层并与之上层持平(4),另一端通过炉壁(2)引出炉体(1)外,并联后通过电极母线(10)与供电系统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壁底电极由侧壁底电极钢针(5)和引出电极(9)组成,两者通过转接器(7)或熔接方式连接,侧壁底电极前端在炉底永久工作层中适当位置向上转向伸入到炉底导电工作层并与之上层持平;侧壁底电极后端通过引出电极(9)引出炉体(1)外,并联后通过电极母线(10)与供电系统(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钢针电极(5),转向器或溶接(7),引出电极(9)结构与炉底工作层(4)和炉底永久工作层(12)的安装结构以及炉体(1)联接处设置冷却装置(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装置(6)为绝缘水套。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壁底电极钢针组沿炉底径向均分或均分布,并在炉底永久工作层中适当位置向上转向伸入到炉底导电工作层并与之上层持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炉防穿底侧壁底电极,其特征是:在永久炉底(12)中设置有侧壁底电极之转接器(7),转接器(7)设有互为90度电极孔,侧壁底电极钢针(5)插入转接器(7)的上孔,引出电极(9)插入转接器(7)的侧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喜;彭勃,未经方喜;彭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2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通用型数字式控制装置
- 下一篇:双转子平动式旋转压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