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用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6203.4 | 申请日: | 200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7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鲍东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东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700浙江省淳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用 | ||
1.一种水陆两用车,由两轮车和支撑两轮车的浮体以及推动两轮车在水面行进的推进装置组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浮体(8)对称设置在两轮车(1)的两侧下方,每侧设置至少两个长气囊(9),长气囊(9)之间通过连接板(81)连成一体,每个长气囊(9)上设有涡旋形弹簧钢片(91),长气囊(9)充满气时,涡旋形弹簧钢片(91)展开成直线状,长气囊(9)放尽气后,涡旋形弹簧钢片(91)自动卷曲,连同长气囊(9)一起卷成准柱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8)上设有后支撑板(83),两轮车(1)的后部设有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的下方设有固定挡(33),后支撑板(83)的一端和固定挡(33)铰接,后支撑板(83)连同长气囊(9)可以绕铰轴转动,后支撑板(83)的中部连接后支杆(11),后支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两轮车(1)后轮的轮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8)上设有前支撑板(82),前支撑板(82)的中部和前支杆(10)连接,前支杆(10)的另一端固定在两轮车(1)的车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8)的前支撑板(82)和后支撑板(83)上设有固定孔(85),两侧浮体(8)之间设有固定绳(86),固定绳(86)的两端为挂钩(87),水陆两用车在水面行进时,固定绳(86)上的挂钩(87)扣在两侧浮体(8)前支撑板(82)的固定孔(8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气囊(9)设有独立的充气孔(92)与放气孔(9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轮车(1)上设有随车充气机(12)和充气管(13),充气管(13)的一端和随车充气机(12)相连,另一端和长气囊(9)上的充气孔(9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3)的后部设有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上对称设置包括螺旋桨(4)和摩擦轮(5)的推进装置,螺旋桨(4)和摩擦轮(5)通过传动软轴(6)连接,活动支架(2)放下时,摩擦轮(5)紧贴在两轮车(1)后轮的轮胎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支架(2)和固定支架(3)铰接,固定支架(3)的横杆(31)固定在两轮车(1)后轮的轮轴上,斜杆(32)固定在两轮车(1)的后架上,活动支架(2)可以绕铰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轮车在陆地行驶时,活动支架(2)向上翻起,固定在固定支架(3)的上方,放气后卷成准柱状的浮体(8)上翻,通过固定绳(86)和后支撑板(83)上的固定孔(85)固定在两轮车(1)后轮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轮车在陆地行驶时,活动支架(2)向上翻起,固定在固定支架(3)的上方,放气后卷成准柱状的浮体(8)上翻,通过固定绳(86)和后支撑板(83)上的固定孔(85)固定在两轮车(1)后轮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东书,未经鲍东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62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偏心垂直启、闭式蝶阀
- 下一篇:齿套式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