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自动门的拉索开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3221.5 | 申请日: | 200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3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虞军;何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14 | 分类号: | E05F15/14;B60J5/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门 开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门的自动开闭系统,具体指一种车用自动门的拉索开闭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小型乘用车上,在其车身侧面通常设置有侧开式的中滑门,且该中滑门一般采用手动方式进行开或关。但随着汽车业的发展,这种手动操作的启闭方式已显得比较吃力、不便,同时也无法提高现有汽车的档次。为此,人们设计出电动式的中滑门来,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651700A的《车用自动开闭系统》就公开了这样的方案,该系统包括电机、蜗杆蜗轮机构、离合器和两根缆绳,各缆绳的一端通过车辆前侧和后侧的滚轮组件连接在滑动门上,各缆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定位在导轨两端部的回动滑轮后,以彼此相对的方向多次缠绕在鼓形物的对应缆绳导向槽中。使用时,启动电机,通过蜗杆蜗轮机构的减速和离合器传递到鼓形物的转动轴上,并带动鼓形物转动,此时,两缆绳中的其中一根被缠绕在鼓形物上,另一根从鼓形物上释放,从而将中滑门打开或关闭,因此这样的关闭系统能较好地克服手动方式的缺陷。
人们还设计出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1880716A的《滑动门的打开和关闭装置》该装置被安装在汽车的下滑道处。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装置,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缆绳终会出现松懈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开闭系统无法灵活、顺畅地进行。为此,在鼓形物和滑动门之间还设置一张紧装置,使该缆绳在一预定范围内保持张力。但就是这样,使用时间一长,单靠这张紧装置,也不能完全使缆绳的张力到达理想状态,即这种松懈现象还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拉索在张紧状态工作,而使关闭动作更加灵活、可靠的车用自动门的拉索关闭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车用自动门的拉索关闭系统包括驱动机构和与驱动机构相联动的绕线轮,前、后拉索的一端分别通过导向件连接在自动门上,所述前拉索的另一端则绕过支承在车身上的前定滑轮,而后拉索的另一端绕过支承于车身上的后定滑轮后,该前、后拉索的另一端再以彼此相对的方向缠绕在所述的绕线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轮由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组成,并在两者的对应面的中部容纳有带棘齿的预紧轮,其中,第一线轮内设有与该预紧轮相啮合的齿圈,该预紧轮的转轴一端露于第一线轮而成为操作端,另一端则支承在第二线轮上,且另一端上还套有使所述预紧轮始终具有向该第一线轮侧移动趋势的复位弹簧,而缠绕在该第一线轮上的拉索的另一端则定位于该预紧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轮和前、后定滑轮之间分别设置有张紧机构,各张紧机构可以包括通过旋转轴支承在驱动机构外壳上的张紧轮、套设在旋转轴上的张紧架和通过转动轴位于张紧架上的动滑轮,对应侧的拉索穿越在各自的张紧轮和动滑轮之间,且在各自的旋转轴上还设有迫使各动滑轮受各自的拉索压力后始终具有回复趋势的扭簧。使用时,通过扭簧回复力的作用,使各拉索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预紧力,且这样的张紧机构结构简单,又能确保拉索顺畅滑动。
上述拉索关闭系统最好安装在车身的下滑道处,即将前、后定滑轮分别固定在脚踏板的前、后端上,而所述前、后拉索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下铰链导向件连接在所述的自动门上,此时,驱动机构安装在车体下部,车身上只需开前、后定滑轮的导向座孔即可,因此钣金的改动小,安装也方便,便于各车型的改造、使用。
所述的棘齿以设置在所述预紧轮的端面上为佳,而齿圈也位于第一线轮的对应端面中,这样既实现了棘齿与齿圈的啮合传动,又利用端面,使预紧轮在轴向上进行方便限位。
所述转轴的操作端端面上开有多边形凹槽,该凹槽最好开为六边形,以与常规的六角扳手相配。
所述的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对应面的其中一端面上可以设有带内螺纹的定位销,而在另一端面上开有轴向通孔,定位螺栓穿过该轴向通孔后与所述的定位销相螺纹连接。使连接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快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轮内设置有预紧轮,通过按压其转轴的操作端,使预紧轮上的棘齿与绕线轮上的齿圈相分离,此时,旋转预紧轮转轴,使松懈的拉索绕制在该预紧轮上,然后再通过复位弹簧使预紧轮与绕线轮相啮合而实现一体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按需随时、方便地调节拉索的松紧度,使其能始终保持在张紧的工作状态,从而彻底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车用自动门能长期灵活、可靠地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绕线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中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3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