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碰式送电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102.3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5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虞军;沈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1/00 | 分类号: | H01R11/00;H02G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碰式 送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上的配线装置,具体指一种为车体和车门之间的电器进行电连接的汽车门碰式送电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给车门上的电器提供电源,同时,将车门上的一些相关信号传递给车体,一般在车体与车门之间设置有送电机构。目前,该送电机构主要有线索式送电机构、拖链式送电机构和门碰式送电机构三种形式,其中,前两种送电机构主要应用在始终有支点与车体相连的汽车平开门和汽车尾门上,而对于沿着车体边缘移动的中滑门,其与车体之间虽也可以采用线索式送电机构和拖链式送电机构,但由于线束、护管或拖链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视觉效果差,另一方面还易将电线夹于车门和车体之间而出现折断电线的现象。为此,现有的中滑门与车体之间较常见的送电方式是门碰式送电机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143581A的《门上配线装置》就公开了这样一种送电机构,它包括安装在车门上的第一连接器和安装在车体上的第二连接器,在第一连接器上设有端子用突起,而在第二连接器上设有与端子用突起相对应的电极组件。关门时,上述端子用突起触碰电极组件,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轴向弹压前进,使端子用突起前端部以适当的强度压接在电极组件而通电。因而采用这样的门碰式送电机构后,较好地克服了线索式送电机构和拖链式送电机构所存在的缺陷,且在开门的状态下,又能自动地切断供电。
但在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滑门内安装的电器也越来越多,如中滑门采用电动开启方式所安装的电机,锁定用的电动锁,电动窗,逆变电源等,同时要求车门边缘在邻近车体边缘但未完全关合的状态下能得电,如电动锁、电动窗。而有些电器,又要求车门在完全关合状态下供电,如逆变电源。显然,目前的门碰式送电机构已无法满足于上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各对动、静导电柱能先后对应触碰而满足车门上不同用电器需求的门碰式送电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汽车门碰式送电机构包括安装在中滑门侧面的第一连接体和与第一连接体相对应的固定在车体边缘上的第二连接体,所述的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外壳和在第一外壳内依次分布的多个静导电柱,且各静导电柱的头部露于第一外壳的外端面,而所述的第二连接体又包括第二外壳和开设在第二外壳上且与各静导电柱相对应的多个定位孔,在各定位孔内设有动导电柱及使动导电柱始终具有向对应静导电柱方向侧移动趋势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静导电柱相互间的头部高度和各动导电柱相互间的头部高度的两者之一设计成高低错落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外端面上可以设有一凸台而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各静导电柱相互间的头部高度设计成高低错落结构,且头部较高的静导电柱位于所述的凸台处,使各对导电柱间弹性碰合的可靠性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外壳的后部侧壁上可以依次开有多个限位缺口,可使与各动导电柱相连的导线分别嵌设在各自的限位缺口中,这样既有处于布线,又便于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外壳后部可以设有带多个贯穿孔的压板,各定位孔由位于第二外壳上的对应通孔和上述压板上的相应贯穿孔所形成,各动导电柱的尾部通过贯穿孔露于该压板之外,各弹簧套在各自动导电柱上,且该弹簧的一端抵在定位于动导电柱的限位片上,另一端与所述的压板相抵触。采用这样的结构,安装方便,各动导电柱的滑动可靠、平稳。
同时在第二外壳外端面上还可以设有供第一外壳的外端部插入的凹槽,而在第一外壳上设有与该凹槽边缘相对应的缓冲垫。这样使用安全,碰撞噪音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动导电柱相互间的头部高度或各静导电柱相互间的头部高度设计成高低错落结构,因此可利用它们的高度差,使部分的动导电柱与对应的静导电柱事先相对应触碰而接通电源或连通信号,从而可满足车门上的不同用电器的需求,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合理而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插合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第二连接体插合在第一连接体之前);
图4为图2中第二连接体中较高的动导电柱体刚好触碰对应静导电柱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第二连接体中各动导电柱体完全触碰对应静导电柱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体插合在第一连接体之前);
图7为图6中第一连接体中较高的静导电柱体刚好触碰对应动导电柱时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