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贴检查装置及密贴检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641.0 | 申请日: | 200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6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尚超;史婉丽;陆臣道;韩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5/10 | 分类号: | B61L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710048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查 装置 | ||
1.一种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速动片部件和与所述速动片 部件活动连接的检测杆(15);
所述速动片部件包括,接点座(1)、第一轴(2)、前动片(4)、中间动片(5)、 凸形转动轮(7)、拨叉(10);所述第一轴(2)和拨叉(10)位于所述接点座(1)上; 所述中间动片(5)套接于所述第一轴(2),以所述第一轴(2)为轴心进行转动; 所述凸形转动轮(7)与所述中间动片(5)连动;前动片(4),套接于所述第一轴 (2),借助所述拨叉(10)与所述中间动片(5)形成锁卡,并以所述第一轴(2)为轴 心进行转动;
所述检测杆(15),其一端与尖轨相连接,在该检测杆(15)的平面上具有 缺口,在该缺口第一侧具有中间动片斜面(g)、前动片斜面(d)分别对应于所 述中间动片(5)和前动片(4),在第二侧还具有支撑面(a)对应于前动片(4);
密贴检查装置处于斥离状态时,所述中间动片(5)和所述前动片(4)分别 沿着所述中间动片斜面(g)和前动片斜面(d)滑动至所述检测杆(15)的平面上, 所述拨叉(10)位于锁闭位置,使所述前动片(4)不能转动;在密贴检查装置处 于密贴状态时,所述中间动片(5)绕所述第一轴(2)转动,沿所述中间动片斜 面(g)滑落入所述缺口内,所述凸形转动轮(7)随之转动,其凸起部分将所述 拨叉(10)顶起到解锁位置,此时所述前动片(4)绕第一轴(2)转动并与所述支撑 面(a)相抵触;密贴检查装置处于非正常斥离状态时,所述前动片(4)失去所述 支撑面(a)的支撑落入所述缺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轴 (11)、弹性组件(12),所述弹性组件(12)连接于所述拨叉(10)的一端使该拨叉 (10)绕所述第二轴(11)转动;所述拨叉(10)位于锁闭位置时,所述拨叉(10)与 所述前动片(4)的止挡面(b)相接触;所述拨叉(10)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拨叉 (10)脱离所述止挡面(b)并与面(c)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 (12)为弹簧,与所述拨叉(10)相连接,对该拨叉(10)施加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转动 轮(7)的凸起部分还包括第二滚轮(13),在密贴和非正常斥离状态时,所述第 二滚轮(13)与所述拨叉(10)相抵触,由所述第二滚轮(13)支撑该拨叉(10)上升 到解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拨叉(10) 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前动片(4)与该拨叉(10)相接触的面(c)为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第一 滚轮(14)与所述中间动片(5)相连接,所述检测杆(15)缺口的第一侧具有滚轮 斜面(e),所述第一滚轮(14)沿着所述滚轮斜面(e),带动所述中间动片(5)滑动 至所述检测杆(15)的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动片 斜面(g)为一弹性滑动块(16)的一端,并且所述中间动片斜面(g)与所述中间动 片(5)的接触距离小于所述滚轮斜面(e)与所述第一滚轮(14)的接触距离,当从 密贴状态向斥离状态转换时,所述中间动片斜面(g)受到中间动片(5)的挤压, 所述弹性滑动块(16)被压缩后,所述第一滚轮(14)才与所述滚轮斜面(e)相接 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密贴状态下 所述前动片(4)部分的置于所述检测杆(15)缺口第二侧的支撑面(a)上,所述前 动片(4)与所述支撑面(a)接触,该接触部分的宽度为尖轨非正常斥离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贴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 的宽度为小于等于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6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