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合式车用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380.9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29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卓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卓睿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G07C9/00;G07C11/00;G08C19/28;H04M1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式车用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防盗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与汽车原厂防盗模块相结合并于汽车出厂时,直接装设于汽车中的整合式车用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所使用的防盗装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车厂所装设的原厂防盗模块,另一种则是额外装设于汽车上的防盗装置。
原厂防盗模块主要包含一控制芯片、多数个车门开关、车门感应器与信号发射器。此信号发射器发射入锁信号,当控制芯片取得此入锁信号时作动车门开关以锁住车门。当车门感应器感应到车门开启时输出感应信号,控制芯片解析此感应信号时确认车门是否为异常开启状态,即是指信号发射器未发送开锁信号而车门却为开启。若控制芯片解析出此为车门为异常开启状态时作动此汽车的喇叭以吓阻盗贼。
额外装设的防盗装置一般为单独装设于汽车中。最常见的防盗装置包含不断电喇叭、防盗感应器(超音波、气压或红外线感应器)与双向传讯发报机或是发报锁。
此不断电喇叭可与防盗感应器相连接并内含电力模块与发声器。当发声器作动时,即使盗贼将不断电喇叭的供电线路截断时仍可利用电力模块供电以持续发声器的作动。
防盗感应器主要是透过超音波、气压、红外线感应等方式,以感应进入汽车内部的人与物而输出感应信号。
发报锁则是锁住车用装置并具有一感应器,于感应器感应此发报锁正受人破坏时或是受外力冲击时,发出感应信号。
双向传讯发报机则与防盗感应器及发报锁连接,于承接防盗感应器或发报锁所输出的感应信号时,以无线信号传送方式传送警告信号至使用者具有的电子装置。而传送的方式利用GSM、GPRS、3G或无线网络等信号传送技术进行信号传送。
然而,现有技术具有难以避免的缺失。原厂防盗模块在盗贼破坏车窗时,因车门并未开启,故车门感应器也不会有所反应。因为车窗虽破裂但车门并未开启,故车门感应器不会作动,因此控制芯片并不会接收到感应信号以驱动喇叭。
而外接的防盗装置缺失在于,防盗装置乃是透过额外接线来与汽车的车用装置与装置线路相连接,而且每个防盗装置所需连接的车用装置或装置线路皆有所不同,故连接的线路易形成杂乱无章的情形。其次,防盗感应器与双向传讯发报机一般装设于仪表板上方,故会有日晒导致电路老化的问题。再加上防盗感应器为达到最大范围的感应效果,一般会设置于后视上方,即会显露其电路接线,形成不甚美观且妨碍观瞻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合式车用防盗装置,是在汽车制造时,将多个防盗装置直接装设于汽车内部,并与原厂防盗模块相互连接,使原厂防盗模块作动时可带动其它防盗装置来形成多重保护,以达到汽车防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合式汽车防盗装置,是于汽车制造时装设于汽车中。此装置包含一喇叭、一感应模块、一密码发射模块、一原厂防盗控制模块、一信号传递模块、一信号接收模块与至少一车用装置锁具。此原厂防盗模块是电性连接感应模块、喇叭与信号传递模块,而信号传递模块更电性连接车用装置锁具。
此感应模块主要是感应汽车内部是否有人或物进行异常运动,并发出一感应信号。密码发射模块则是用以输出一无线密码信号。原厂防盗控制模块是承接无线密码信号或感应信号,并于承接无线密码信号时对其进行解析。当原厂防盗控制模块取得感应信号或解析出无线密码信号为不正确的信号时作动喇叭,同时输出一异常信号。信号传递模块于接收此异常信号时输出一入锁信号及一无线警告信号。此车用装置锁具是配置于汽车的车用装置上,并于承接入锁信号时锁住车用装置,以使车用装置无法作动。信号接收模块则是接收无线警告信号并显示无线警告信号所包含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式汽车防盗装置,其喇叭可为不断电喇叭。密码发射模块所发射的无线密码信号可为一滚码信号。而感应模块是为超音波感应装置、气压式感应装置或红外线感应装置。此车用装置锁具包含电门锁、油门锁、排档锁与煞车锁。此外,本实用新型更包含一车窗震动感应模块,于感应汽车的车窗受外力冲击而震动或是破裂时,输出一感应信号至原厂防盗控制模块。信号传递模块则是利用WiFi、Bluetooth、GSM、GPRS、3G或3.5G通讯协议技术进行无线警告信号的输出。而信号接收模块是为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或数字手机,并是利用WiFi、Bluetooth、GSM、GPRS、3G或3.5G通讯协议技术进行该无线警告信号的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卓睿,未经吴卓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