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携带式照明设备用锌-空气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646.1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民;周跃民;刘伟春;王菁迅;王艳境;王羽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利民;周跃民;刘伟春;王菁迅;王艳境;王羽洁 |
主分类号: | H01M12/06 | 分类号: | H01M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41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式 照明 备用 空气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携带式照明设备用锌-空气电池。
背景技术
锌-空气电池是以空气(氧)电极作为正极,锌作为负极组成的电池。由于正极反应活性材料氧来源于电池本体之外的空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只要有充分的负极材料锌和电解液的存在,理论上说空气正极就可以不断地工作下去,锌空气电池的这一特点,显示了它的高比能量的优势。
携带式照明设备(如割胶灯等携带式照明设备)需要长时间工作,要有高容量、重量轻的锌-空气电池来维持,但是,使用该携带式照明设备者一般是间歇式工作,而对于锌-空气电池来说它是一种开放体系电池,一旦启用,有空气进入就要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锌-空气电池的自放电。同时,锌空气电池的电解液是氢氧化钾,使用环境对其影响非常大,当环境湿度>70%时电解液会吸水,电解液浓度降低,环境湿度<40%电解液会干涸,电解液浓度升高,都将直接影响锌-空气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式照明设备用锌-空气电池,其可有效地控制空气电极上空气流量和空气中水分对锌-空气电池的侵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携带式照明设备用锌-空气电池,包括一锌-空气电池壳体,其左、右至少一侧有空气电极,外围有隔膜的金属锌负极位于电池壳体内的中央,空气电极与金属锌负极间的空腔室内置有电解液,其空气电极一体注塑在电池壳体侧,至少一侧的空气电极为内氧流通式结构。
置有空气电极的电池壳体侧开有凹槽,所述的空气电极一体注塑在凹槽内。
所述的内氧流通式结构是在有空气电极的电池壳体外框处开设一组空气流通凹槽或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有空气电极的电池壳体外框处开设限定内氧流通量的凹槽或通孔,可有效地控制空气电极上空气流量;有效地克服了空气中水分对锌空气电池中电解液吸水稀释或蒸发干涸现象发生,大大提高了锌空气电池间歇放电能力。
2、采用注塑方式将两片或一片空气电极一次性注塑在电池壳体的两侧或一侧,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使空气电极与空气隔绝,从而保证了锌-空气电池的性能不受环境湿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照明设备用锌-空气电池,包括一锌-空气电池壳体4,其左、右至少一侧有空气电极2,由正极柱9引出;外围有隔膜3的金属锌负极5位于电池壳体内的中央,由负极柱8引出;空气电极与金属锌负极间的空腔室内置有电解液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其空气电极2一体注塑在电池壳体侧,至少一侧的空气电极为内氧流通式结构。
如图1中所示,置有空气电极的电池壳体侧开有凹槽,所述的空气电极2、6一体注塑在凹槽内。
所述的内氧流通式结构是在有空气电极的电池壳体外框处开设一组供空气流通凹槽7或通孔。
所述的一组空气流通的凹槽7可以是一组(三个为宜)透气槽或一组透气通孔(两个为佳),空气电极其它部位与空气隔绝,透气槽、通孔的大小按每安时5升空气流量设计,有效地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对电解液过分吸水稀释或蒸发干涸现象发生,大大提高了锌-空气电池的间歇放电能力。
当所述的锌-空气电池两侧均有空气电极并均带有空气流通式结构时,两侧同时对应开有相同的凹槽或通孔。
空气电极边框或空气电极密封处,按每安时5升空气流量,开放一个凹槽或通气孔,其余地方空气电极与周围环境隔绝,有效防止空气电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引发的CO2气体对开放体系便携式锌-空气电池性能影响,还可以避免空气中水分对电解液产生吸水稀释或蒸发干涸的现象发生,保证锌-空气电池间歇放电性能,充分体现锌-空气电池容量的特性。
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利民;周跃民;刘伟春;王菁迅;王艳境;王羽洁,未经周利民;周跃民;刘伟春;王菁迅;王艳境;王羽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培养容器
- 下一篇:车载式防漏材料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