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轮独立悬挂四驱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1377.9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24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龙威马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8 | 分类号: | B60K17/28;B60G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1802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立 悬挂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的结构,特别涉及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电动车驱动的结构,尤其涉及四轮独立悬挂的电动车,前后轮之间动力传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有车轮独立悬挂的超微型车结构。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94231366.6,所公开的一种名称为“超微型汽车铰接准平行摆动独立悬挂前桥”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披露的是:首先设置一个通长的有弹性的钢板替代原来的前桥梁连接两前轮,该钢板弹簧的中部固定在车身承力架上,上摆臂和承力连接臂用绞接方式与钢板弹簧相连,构成前轮臂接近平行四边形摆动。力连接臂同时连接稳定杆,钢板弹簧,转向臂及三个球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绕转向轴做90°左右的转动,一侧轮胎受到冲击时,对另一侧无大的影响,不会影响汽车的运行状态。
由该专利文献的附图和说明书中可以看出,该车身承力架为长方形截面,车轮上下跳动的缓冲区间与该长方形截面的侧边长度有关,缓冲的弹性来自于钢板弹簧,其弹性范围也限制了车轮上下跳动的缓冲区间不会很大,这是缺点之一。
又由于该专利用钢板弹簧来承受前桥的压力,又在钢板弹簧上中间固定车身承力架,所以要设置限位器,在钢板弹簧与车身承力架之间相连,避免过大的冲击力将钢板弹簧损坏,这是缺点之二。
又由于钢板弹簧是一个通长的连接两个车轮的部件,所以说该技术方案是独立悬挂有些勉强,在特别崎岖的道路上行驶,该专利的两车轮会有较大的互相影响。
另外在实现四轮驱动时,由于设计需要将发动机设置车的后部,现有技术中在由后向前传输动力,一般都用链条齿轮传输。用链条齿轮传输的缺点是,链条齿轮传输使用时间久了之后,链条齿轮传输会变的松弛,前后传动就有了一个时间差,使得操控驾驶出现不应该有的窜动。
再有就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由于结构上原因,一般都设计为箍刹。箍刹容易出现抱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四轮独立悬挂四驱电动车。本实用新型的四轮独立悬挂采用一种行程长、允许车轮上下跳动很大范围的独立悬挂结构,而且真正作到每个车轮都独立悬挂。
本实用新型在真正实现四轮独立悬挂时,又能够实现允许车轮上下跳动很大范围,不影响驱动的功能。所以对每个车轮的驱动采用了两个万向节的结构。这样,不管车轮上下跳动多大范围,驱动力都会完美地传输到车轮。
为了克服用链条齿轮传输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前驱万向杆的结构,在前驱万向杆的两端也设置两万向节,这样,不管山路如何崎岖,车身有多大扭曲变形,驱动力都会完美地传输到前车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四轮独立悬挂四驱电动车的原理是:
首先将一台车的四个车轮的每一个车轮都设计为独立悬挂;
再将整台车的总驱动源设置在车架的后部;
将总驱动源通过后减速器输出左后轮扭力、右后轮扭力和前驱扭力;
将左后轮扭力通过前左后轮万向节、后左后轮万向节、左后轮万向杆传输到左后轮;
将右后轮扭力通过前右后轮万向节、后右后轮万向节、右后轮万向杆传输到右后轮;
将前驱扭力通过包括前驱前万向节、前驱后万向节、前驱万向杆的机构传输到前驱箱。
上述原理中:
所述的在前驱扭力通过前驱前万向节、前驱后万向节、前驱万向杆传输到前驱箱时,其间还设置一电动离合器。
上述原理中:
所述的前驱扭力通过前驱前万向节、前驱后万向节、前驱万向杆传输到前驱箱之后,前驱箱输出左前轮扭力、右前轮扭力。
上述原理中:
将左前轮扭力通过前左前轮万向节、后左前轮万向节、左前轮万向杆传输到左前轮;
将右前轮扭力通过前右前轮万向节、后右前轮万向节、右前轮万向杆传输到右前轮。
上述原理中:
所述当四个车轮的每一个车轮都设计为独立悬挂时,各车轮的刹车装置为碟刹片或是前碟后盘刹。
根据上述原理制造一种四轮独立悬挂四驱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
四套独立悬挂总成,每独立悬挂总成各与车架联结,并与四个车轮联结;
一总驱动源,设置在车架的后部;所述总驱动源连接后减速器,所述后减速器包括左后轮扭力输出部、右后轮扭力输出部和前驱扭力输出部;
一前左后轮万向节、后左后轮万向节、左后轮万向杆连接左后轮扭力输出部,将左后轮扭力传输到左后轮;
一前右后轮万向节、后右后轮万向节、右后轮万向杆连接右后轮扭力输出部,将右后轮扭力传输到右后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龙威马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龙威马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路轨纵向位移激光测量仪
- 下一篇:一种开关面板新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