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模块型连接器的壳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480.4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1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13/46;H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模块 连接器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模块型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尤指一种可利用该理线部收容各传输线,使各传输线固定于适当位置,达到易于与主机板组装,且组装后可避免各传输线干扰主机板的运作。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模块型连接器,其至少包括:一壳体、多个设于壳体中的连接器、多个连接各连接器的导线、多个连接各导线的插头、及一套设于壳体外部的套盖所构成;由此,可将该模块型连接器设置于计算机的前、后端面,并以各插头与主机板上的连接座插接,藉以可让使用者利用各连接器提供计算机接口设备的连接。
虽然上述现有的模块型连接器可让使用者利用各连接器提供计算机接口设备的连接,但是由于该模块型连接器的各导线与主机板于组装前及组装后,皆无加以固定,因此,使得各导线因无法固定而有散乱的情形,不但造成组装时的困扰,且易使各导线的外被与主机板上的电子发热元件接触,而产生软化破裂的情形,除造成模块型连接器的损坏之外,亦有干扰主机板正常运作的情形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的模块型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可利用该理线部收容各传输线,使各传输线固定于适当位置,达到易于与主机板组装,且组装后可避免各传输线干扰主机板的运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模块型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包含:一连接器模块,具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的一端面至少具有影像连接器、声音连接器及讯号连接器;一外壳,套设于上述连接器模块的外部,且该外壳的端面具有多个分别对应各影像连接器、声音连接器及讯号连接器的穿孔;至少一理线部,设于上述外壳的底部适当处;以及多个传输线,其一端分别与连接器模块的各影像连接器、声音连接器及讯号连接器电性连接,而另一端连接有插头,且各传输线容置于理线部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该理线部收容各传输线,使各传输线固定于适当位置,达到易于与主机板组装,且组装后可避免各传输线干扰主机板的运作,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之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连接器模块
11 固定座
12 影像连接器
13 声音连接器
14 讯号连接器
15 出线槽
2 外壳
21 穿孔
22 固定板
23 勾体
3 理线部
4 传输线
41 插头
5 计算机主机
51 主机板
511 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模块型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其由一连接器模块1、一外壳2、至少一理线部3以及多个传输线4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连接器模块1具有一固定座11,该固定座11的一端面至少具有影像连接器12、声音连接器13及讯号连接器14,且该固定座11的另一端面设有多个出线槽15。
该外壳2可为金属材质,且该外壳2套设于上述连接器模块1的外部,并于该外壳2的端面具有多个分别对应各影像连接器12、声音连接器13及讯号连接器14的穿孔21,另该外壳2的顶缘设有多个固定板22,且该外壳2的底缘设有多个勾体23。
该理线部3设于上述外壳2的底部适当处,而该理线部3可为一弧形勾板。
各传输线4其一端分别与连接器模块1的各影像连接器12、声音连接器13及讯号连接器14电性连接,并由固定座11另一端面的各出线槽15穿出,而另一端连接有插头41,且各传输线4容置于该理线部3中。于是,通过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改良的模块型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烧自锁保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低污染等离子体放电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