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分对兼容电路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0821.1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7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1 | 分类号: | H05K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350015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容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特别是一种差分对兼容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的板内互连基本上是通过印刷电路板(printcircuit board,PCB)上的铜线进行连接。在系统的研发初期,系统功能因性能和成本的差异往往有多种实现电路。如果每种实现电路都制作一块PCB,这样既浪费时间,成本也高。因此为了减少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多种电路在PCB上同时实现,这种多电路的同时实现就是兼容设计。
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铜线连接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多电路实现兼容的设计是在PCB上,采用铜线对要选通的电路进行简单地连接,即:公共电路300与第一分电路100和第二分电路200之间采用铜线直接连接。当选通第一分电路100时,期望的信号传输路径是公共电路300到第一分电路100,这时从分叉点到第二分电路200之间的连线就是在信号传输线路中出现的短截线,通常,短截线越长会导致信号质量越差。而采用铜线连接的方式,在PCB制备完成后不易更改信号的传输线路,无法去掉多余的短截线。因此,该方式只适用于PCB线路上传输的是低速信号的情形,当信号速率达到几百兆甚至更高时,多电路兼容设计带来的短截线(即:尾桩)将会给传输信号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差分对是由两根传输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信号线一起布线形成的,两根信号线越靠近效果越好。组成一组差分对的两根信号线中,定义其中一根信号线为正线,标记为“+”,另一根信号线为负线,标记为“-”;正线和负线的传输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由于差分对的抗干扰能力强、电压幅度低等特点,非常适合高速信号的传输,因此差分对的兼容设计非常重要。
图2为现有技术PCB的分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PCB一般是包括表面信号层(分为顶层信号层400和底层信号层500)、内层信号层600、介质层700(由绝缘材料组成)、过孔800等。过孔800通常是用于信号层切换的电气通路,其内壁附有铜,具有导通性,顶层信号层400的铜线和底层信号层铜线500就通过过孔800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与过孔800连接的层面(如内层信号层600),其铜线(或铜皮)则与过孔800保持一定距离。
为了消除传输高速信号时,多电路兼容设计带来的尾桩对信号质量的影响,目前比较通用的方法是采用电阻或者电容将多个分电路相互隔离。图3为现有技术采用电阻连接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公共电路300与第一分电路100和第二分电路200采用电阻相互隔离。当使用第一分电路100时,断开电阻R3和R4,且R3和R4越靠近分叉点,留下的尾桩将越短,第一分电路100的信号质量也越好。同理,采用第二分电路200时可以断开R1和R2。因此,在采用差分对进行多电路兼容设计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PCB中布置起隔离作用的电阻,使得既达到消除尾桩的目的,又易于实现。
实际工艺中,电子元件引脚与位于PCB表面的焊盘焊接后,电子元件就与PCB的电路铜线连接起来了。每个电阻或电容需要通过两个焊盘焊接在PCB上。在PCB同一表层信号层上,分别选取两个不同电阻或电容的其中一个焊盘,并重叠放置,如果焊盘是正方形,两个焊盘就会完全重叠。在PCB制作完成后,两个重叠焊盘合二为一。
图4为现有技术PCB顶层信号层上焊盘重叠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第一分电路100的一组差分对线连接的电阻焊盘对和与第二分电路200的一组差分对线连接的电阻焊盘对均布设在PCB的顶层信号层上。其中,第一子焊盘对A100的一个焊盘和第三子焊盘对B100的一个焊盘重叠,第二子焊盘对A200的一个焊盘和第四子焊盘对B200的一个焊盘重叠,当选通第一分电路100时,期望的信号流向为公共电路300到第一分电路100,这时可以分别在第一子焊盘对A100和第二子焊盘对A200的二个焊盘上均焊接电阻,连通第一分电路100的铜线;第三子焊盘对B100和第四子焊盘对B200的二个焊盘上均不焊接电阻。同理,选通第二分电路200时,第三子焊盘对B100和第四子焊盘对B200的二个焊盘上均焊接电阻,连通第二分电路200的铜线,第一子焊盘对A100和第二子焊盘对A200的二个焊盘上均不焊接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盆搬运车
- 下一篇:具有车载管理的铁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