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板贴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3749.8 | 申请日: | 200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4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基板贴合的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使一可挠性基板结合于另一基板的装置的设计。
背景技术
按,目前一般大众所使用的手机、PDA、影音3C产品等,其显示屏幕或触控屏幕是由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基板贴合制作而成,而公知的基板贴合技术如图1所示,其是在一标的基板1的一贴合面11涂布有一层光学胶12,为了将一可挠性基板2贴合于基板1的贴合面11,乃由向着一方向I滚动的一滚轮3对可挠性基板2施予一压合力II,以使可挠性基板2随着滚轮3的滚压而逐渐经由光学胶12贴合于基板1的贴合面11,其间的空气则从开放的一端排出。
此种使用滚轮将基板滚压贴合的缺点为,滚轮属于一种机械机构,其有行程时间(Cycle Time)的限制以及贴合工件数量的限制,且其会产生边角压力集中效应(Edge Effect)造成气体包覆于贴合接口形成气泡的不良现象。基于这些缺点,因而有其它的基板贴合技术被研发出来,例如美国发明专利第6,106,665号专利中,其揭露出一种制造眼镜片的设备,其是把上下两透明柔性片包裹在具有光学曲度的合成镜片周围,并抽真空使合成镜片黏合,再以UV灯照射养护成型。
又例如美国发明专利第5,501,910号专利中,其揭露出一种在一真空袋中贴合一玻璃和一塑料薄板的三明治结构的技术,除同样利用抽真空的方式外,并借助一以金属制成的盖板的压力来帮助塑料薄板和玻璃的贴合。
然而,上述美国发明专利第6,106,665号专利是在一围圈结构中来进行贴合,而上述美国发明专利第5,501,910号专利是仅在一真空袋中进行贴合,其均未提供一种稳定的贴合治具,因此在贴合的过程中难免产生基板偏移定位的情形。
并且,上述两专利除借助真空压力外,顶多再辅以盖板的压力来帮助不同的基板进行贴合,并无设计一机构以再施加一外力予基板以使基板的贴合面更完全紧密地贴合。
再者,上述美国发明专利第6,106,665号专利是仅应用于眼镜片的生产制作,并不包含显示屏幕以及触控式屏幕的制作或其它不同基板贴合技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贴合装置,以使基板稳定地贴合而不偏移定位,并使两基板更完全紧密地贴合一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板贴合装置,用以将一可挠性基板贴合在一标的基板的贴合面,该装置包括:
一贴合治具,由一对相对应的侧壁形成一凹部空间,并在该凹部空间的顶面形成一开放顶面,该凹部空间连通有一抽气通道;
一可挠性基板承托结构,形成在该贴合治具的凹部空间中,用以承托该可挠性基板的两端缘,并使该可挠性基板的底面与该标的基板的贴合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
一软性板,盖覆在该贴合治具的开放顶面,以在该软性板与贴合治具的凹部空间之间形成一气密贴合舱室;
当该软性板与该贴合治具的凹部空间之间形成的气密贴合舱室由一真空抽气装置经由该抽气通道予以抽真空时,该软性板受真空压力作用变形下凹,而将该可挠性基板向下压,使该可挠性基板的底面贴合于该标的基板的贴合面。
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包括一顶推机构,设置于该贴合治具的底部所开设的一槽孔中,当该气密贴合舱室中的空气被抽空后,该顶推机构将该标的基板向上顶推一预定距离,以使该标的基板的贴合面完全贴合于该可挠性基板的底面。
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包括一压合构件,位在该贴合治具的开放顶面,用以将该软性板紧密盖覆在该贴合治具的开放顶面。
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中该贴合治具的选定位置开设有一排气孔。
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中该可挠性基板承托结构形成在该贴合治具的凹部空间中至少一对应侧壁的段阶结构。
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中该软性板可以一挠性板来替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板贴合装置,用以将一可挠性基板贴合在一标的基板的贴合面,该装置还包括:
一贴合治具,由一对相对应的侧壁形成一凹部空间,并在该凹部空间的顶面形成一开放顶面,该凹部空间连通有一抽气通道;
一软性板,盖覆在该贴合治具的开放顶面,以在该软性板与贴合治具的凹部空间之间形成一气密贴合舱室,该可挠性基板贴附于该软性板的底面,以使该可挠性基板的底面与该标的基板的贴合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37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