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5531.6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4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忠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驱动控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四驱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主要是各种汽车)上,为了提高机动车的通过能力,比如越野性能,通常使用四轮驱动,采用四轮驱动的车辆简称四驱车。但是四轮驱动相对两轮驱动是比较费油的,当四驱车行驶在路矿比较好的路面,如公路、高速路时,不需要四轮驱动。这就需要机动车具备在四驱和两驱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在较早的机动车上,是采用一个专门的操纵杆来进行四驱和两驱之间的转换。随着机动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四驱和两驱的转换也要求能够自动进行。
目前国外不少车辆已经采用了四驱两驱自动转换的功能,国产车上使用还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四驱两驱的转换控制比较复杂,制造有难度,价格比较高,只适用于高档车上。
而且,一般四驱转换器大都采用齿轮传动,定位固定性较差,容易跑位;转动系统均刚性连接,一旦受阻,需多次启动驱动电机,容易损坏,且转换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弥补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蜗杆转动、中间有弹性缓冲的的机动车四驱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包括底座、上盖、拨叉齿轮、拨叉齿轮轴、大齿轮、小齿轮、过轴、驱动电机,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有一蜗杆,所述过轴上设一蜗轮,所述蜗轮和蜗杆啮合;所述大齿轮和拨叉齿轮轴之间设一套弹性联接装置,所述弹性联接装置由上拨杆、中拨杆、下拨杆和螺旋弹簧组成,所述上拨杆固定连接在大齿轮下表面,两者共同套在所述拨叉齿轮轴,所述下拨杆固定在拨叉齿轮轴上,所述中拨叉套在所述上拨叉和下拨杆之间的拨叉齿轮轴,外面套所述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内端固定在所述中拨叉的芯盘上,外端卡在所述上拨叉的下折头和下拨杆的上折头的一边,所述中拨叉的伸出端卡在所述上拨叉的下折头和下拨杆的上折头的另一边。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其中:所述大齿轮上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弹性滑动触点,相应的上盖内表面上设有同样数量的弧形导电片,所述弹性滑动触点压在所述弧形导电片上,所述弧形导电片以所述拨叉齿轮轴为圆心、按数字编码分布,并通过上盖内设导线连接到所述上盖上的上插座中对应的插头上。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其中:所述下拨杆和底座之间设有传感盘,上设若干个弹性触点,对应的在底座的内表面设有若干条以齿轮拨叉轴为圆心的弧形导电条,该弧形导电条按数字编码排列,底座内夹有导线,一侧设有下插座,所述导线分别连接下插座中的插头和对应的弧形导电条和驱动电机的两个电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其中:所述小齿轮固定在所述过轴上,和所述大齿轮啮合;所述拨叉齿轮处在所述底座外边,和所述拨叉齿轮轴固接。
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采用了蜗轮蜗杆传动,反向作用力很大,定位稳定,不易跑位;弹性联接装置可以保证驱动电机一次到位,拨叉齿轮可以随后跟进,这就避免了因拨叉齿轮一时受阻产生的电流过大而导致电机损坏;上下位置传感可以保证驱动电机和拨叉齿轮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中弹性联接装置的详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下面结合实施例作根详尽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的示意图,图2是其剖视图。从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四驱转换器由底座1、上盖2、拨叉齿轮轴3、驱动电机4、蜗杆5、蜗轮6、过轴7、小齿轮8、拨叉齿轮10、大齿轮11、上拨杆12、中拨杆13、螺旋弹簧15、传感盘16、下拨杆17、弹性触点18、弧形导电条19、弹性滑动触点22,弧形导电片21,上插座23、下插座20组成。
其中蜗杆5装在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蜗轮6和小齿轮8安装在过轴7的上下,大齿轮11、拨叉齿轮10安装在拨叉齿轮轴3上,蜗杆5和涡轮6啮合,小齿轮8和大齿轮11啮合,拨叉齿轮10装在拨叉齿轮轴3伸出的底座1的的端头上,连接四驱两驱变速箱上的拨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忠,未经黄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