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10164.X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8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辛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常虹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 ||
1、一种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气引出通道(2)、废气通道(3)、废气引入通道(4)和节流阀(9),所述废气通道(3)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盖(1)中,且废气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废气引出通道(2)的一端和节流阀(9)的入口相通,所述废气引出通道(2)的另一端与内燃机排气系统相通,所述废气引入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节流阀(9)的出口和内燃机进气系统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引出通道(2)和废气引入通道(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气缸盖(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引出通道(2)和废气引入通道(4)均设置在气缸盖(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引出通道(2)的另一端与内燃机排气系统的设置在气缸盖(1)中的一个排气道(6)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引出通道(2)和/或废气通道(3)位于气缸盖(1)内的冷却水套(5)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引入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节流阀(9)的出口和内燃机进气系统的设置在气缸盖(1)中的进气道(10)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进气管过渡垫(11),所述废气引入通道(4)包括第一通道(4a)、第二通道(4b)、第三通道(4c)和第四通道(4d),所述第三通道(4c)是凹槽状的,所述第一通道(4a)与节流阀(9)的出口相通,所述第二通道(4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4a)和第三通道(4c)相通,所述进气管过渡垫(11)上设置有废气导流槽(12),所述进气管过渡垫(11)贴合气缸盖(1)的壁设置,且至少一部分废气导流槽(12)与第三通道(4c)和第四通道(4d)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道(4d)的个数与发动机的缸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导流槽(12)具有突出(12a),所述突出(12a)与第四通道(4d)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12a)的个数与发动机的缸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1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