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充电型运输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10212.5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赐民;苏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凯祥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00 | 分类号: | B60L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桑丽茹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运输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起步扭力输出且又能提升省电效果的自充电型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一般电动车10的驱动系统主要包括有一组驱动车体行进的驱动单元11、一组提供电力给驱动单元11的供电单元12、以及一组连接在驱动单元11与供电单元12中间的电流控制单元13,该驱动单元11具有一个直流马达111、一个与直流马达111的输出轴112相连结的变速箱113、以及二个接设在变速箱113两侧处的车轮114,供电单元12具有一个电瓶121,该电瓶121可供电给直流马达111,使直流马达111输出动力到达变速箱113,借此驱动整部车辆行进移动,电流控制单元13具有一个可对电瓶121作电力控制的电流控制器131、以及一个与电流控制器131相连结的行进踏板,当使用者踩踏行进踏板时,作动电流控制器131控制提供给直流马达111电力的大小,借此可控制车体达到加减速度的效果。
虽然上述电动车10确实能以电动力达到驱动效果,然而在使用上却有亟需改进的缺失,一般电动车10为了节省车辆在暂停时电瓶121电力的消耗,当行进踏板不踩踏时,电瓶121就暂停对直流马达111供电,使直流马达111停止运转,但是要让终止运转的直流马达111再重新启动,必须耗用不少电力,才能让直流马达111运转到达一定的高转速,此一过程动作将使电动车10丧失启动(起步)时的扭力,造成无力感,因此一般电动车10常有耗电量大及启动扭力不足的缺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维持启动高扭力又同时具有省电效果的自充电型运输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充电型运输工具,包括有一组动力单元、一组供电单元、一组发电单元及一组充电单元,其中:该动力单元具有一个设有出力轴的电动机、一个连结在电动机出力轴上作同步运转的配重飞轮、一个由配重飞轮接出可向外输出动力的动力传动组、及一个可接受动力传动组驱动运转的车轮;该供电单元具有一个提供动力单元所需电力的电瓶组、一个连接在电瓶组上可控制输入电动机电流量的控制器、及一个连结至控制器上的调速机构;该发电单元具有一个可接受电动机出力轴输出运转进行发电的交流发电机;该充电单元具有一个接收来自交流发电机产生电力用以处理成为稳定电压电流的稳压器、及一个与稳压器相联结可令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对电瓶组进行充电的整流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主要是利用配重飞轮维持高运转扭力,并且透过发电机进行发电后,可将电力回充至电瓶组内,借此达到能提供良好起步扭力输出及具有省电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电动车的方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充电型运输工具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组动力单元、一组供电单元、一组发电单元及一组充电单元;
图3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说明供电单元上设有一个调速机构,调速机构设置有一条可控制电流大小变化的操作线;及
图4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说明充电单元具有一电压感知切换器,能测知供电单元低电压状态自动替换充电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说明中,将能清楚的呈现,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充电型运输工具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充电型运输工具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主要是以一种电动车为例,当然业者也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运用在其它种运输工具(例如电梯、流笼…等等)上,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组动力单元20、一组供电单元30、一组发电单元40及一组充电单元50,接着,再将上述各单元的详细电路连结构造予以详述于后。
动力单元20具有一个电动机21、一个连结在电动机21上作同步运转的配重飞轮22、一个由配重飞轮22接出可向外输出动力的动力传动组23、以及一个可接受动力传动组23驱动运转的车轮24,该电动机21的一端设置有一根出力轴211,另一端设置有一小型发电机212,小型发电机212可供电给予下述供电单元30的控制器32,该动力传动组23具有一个与出力轴211相连结的离合器231、以及一个与离合器231作连结的变速箱232,该变速箱232再与车轮24作连接,使电动机21透过出力轴211输出动力后,先带动配重飞轮22运转,接着再透过离合器231将动力传递至变速箱232借以带动车轮24,如此便可控制整部电动车作行进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凯祥国际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金凯祥国际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10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