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以及制造这样的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06264.6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9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阿恩·克莱默;莱恩哈德·布赫霍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09 | 分类号: | G01R33/0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进桂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电 传感器 设备 以及 制造 这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所述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包 括:
-至少一块基板或晶片,特别是,至少一个硅晶片,以及
-至少一个传感元件,特别是
--至少一个AMR(各向异性磁致电阻)传感元件和/或
--至少一个GMR(巨磁电阻)传感元件,比如至少一个多层GMR (巨磁电阻)传感元件,
所述传感元件安置于基板或晶片的上方和/或下方。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测量所要测量的磁场的场强,特别是用于测量 所要测量的磁场的时间梯度的,梯度计、磁力计或传感器。
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这样的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磁致电阻传感器特别用于电磁场的测量。通常,利用所谓的barber 极将各向异性磁致电阻传感器的特性进行线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偏 磁场必须使磁致电阻传感器稳定。另一方面,对于基于(多层)GMR (巨磁电阻)效应的传感器,偏磁场必须在线性范围内移动工作点。 认识这点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外部磁体放在磁致电阻层(通常位于 封装内)的附近。
这种方法隐含着某些主要缺陷:对于磁致电阻转速传感器或者 (在使用标准集成电路(IC)封装的情况下)当用户确定磁体尺寸并 安装磁体时,存在使用专用封装的必要。
此外,存在诸如磁体在装配期间的错放或损坏等、众所周知的质 量和产量问题。另外,不能将外部磁体的体积缩小至特定最小值以下。
换言之,各向异性磁致电阻(AMR)传感器和(多层)巨磁电阻 (GMR)传感器需要额外的偏磁场对传感器进行预置。通常,用外部 设备,如利用永磁体或利用场发生器)提供此偏磁场。
原则上,磁体薄层的制造已经成为一种已知技术(参见例如 S.tumanski,Thin Film Magnetoresistive Sensors,第45至52页,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2001,Bristol,以及其中的参考文献)。
现有技术文档JP 04-15 26 88提出使用磁浆(magnetic paste)形成 置于芯片安装引线框上的永磁体。
现有技术文档US 2004/0130323 A1公开了包括自由层(free layer) 和栓层(pinned layer)的(自旋阀(spin valve))巨磁电阻(GMR) 传感器的制造;偏磁场层在期望方向上得到磁化。
然而,现有技术文档US 2004/0130323 A1并未提及多层巨磁电阻 (GMR)传感器,也未提及所使用的材料或磁层的实际制造;此外, 现有技术文档US 2004/0130323 A1仅公开了用于在晶片级提供各种磁 化方向的磁化过程中的、特殊的磁配置。
最后,关于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可进一步参考:
-现有技术文档US 6 118 624,其中,将附加硬磁层安置在磁致电 阻元件的巨磁电阻(GMR)层之间,以提供偏磁场;然而,所述磁层 不是丝网印刷在磁致电阻传感器上的,并且不能在已被装配于磁致电 阻传感器上之后得到磁化;
-现有技术文档US 6 426 620 B1,公开了一种同电路一起合并在 同一载体之上的巨磁电阻(GMR)传感器。
-现有技术文档WO 99/13519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磁致电阻设备 的蚀刻凹槽中的永磁体材料;以及
-现有技术文档WO 02/099451 A2,提出在磁致电阻传感器的制 造过程中提供并确定各种磁化方向。
发明内容
从上述缺点和缺陷出发,并根据所讨论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进一步改进:在以上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该类磁致电阻传感 器设备;在以上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该类梯度计、磁力计或传感器; 以及以上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该类方法,使得无需使用用于对传感元 件和/或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进行预置的外部或额外的偏磁场。
可以通过包括权利要求1的特征在内的磁致电阻传感器设备,通 过包括权利要求5的特征在内的梯度计、磁力计以及传感器,以及通过 包括权利要求7的特征在内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各独立权利 要求中公开了本发明的优势实施例和有益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X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X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6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