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刀片支承体和铣刀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6801.7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M·海因洛特;R·克勒策尔;H·克莱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维迪亚产品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0 | 分类号: | B23C5/00;B23C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片 支承 铣刀 | ||
1.用于固定在铣刀头内的刀片支承体,包括一个杆形的销和一个具有焊接的刀片的头部,该刀片具有一个由前刀面和后刀面构成的副刀刃(25),其特征在于:邻接副刀刃(25)的并且设置在后刀面上的倒棱(29)具有向外分别下降至0μm的倒棱宽度。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倒棱(29)设置在副刀刃(25)的中心。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最大的倒棱宽度≤10μm。
4.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倒棱宽度朝两侧连续下降至0μm和/或倒棱(29)在整个副刀刃宽度上延伸。
5.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倒棱(29)通过两个依次的磨削操作形成,即邻接副刀刃的后刀面区域(28)的、形成凸形或屋顶形的形状的第一磨削以及该后刀面区域的紧接着的部分的平面磨削。
6.按权利要求5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凸形地磨削的后刀面区域的半径R=900mm±100mm。
7.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后角为10°±2°。
8.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副刀刃是构成角度的,其中一个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25b)垂直于销纵轴线并且在侧面与该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连接的第一和第三副刀刃部分区域(25a、25c)相对于该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以角度≤10°倾斜。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径向位于外部的构成角度的第一副刀刃部分区域(25a)与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25b)的长度比例为2∶3和/或径向位于内部的构成角度的第三副刀刃部分区域(25c)与径向位于外部的第一副刀刃部分区域(25a)的长度比例为2∶1。
10.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最大的倒棱宽度≤4μm。
11.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片支承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三副刀刃部分区域(25a、25c)相对于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25b)以角度≤5°倾斜。
12.铣刀头,包括多个嵌入到基体的凹槽内的刀片支承体,相应的刀片焊接到所述刀片支承体上,其中刀片支承体能分别通过一个楔体轴向调节并且能借助于夹紧元件固定在铣刀头内,其特征在于:设有三个按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刀片支承体,所述刀片支承体按等距的角度尺寸彼此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钴碳化钨硬质合金维迪亚产品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钴碳化钨硬质合金维迪亚产品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68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选择性吸收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鲜山药面条及其制作方法